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贵州赤水:青青翠竹筑起百姓的“绿色银行”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21年07月21日 15:5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0年前,贵州省赤水市的农户靠山吃山,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改变现状,当地开始大规模退耕还林。20年后,当地依靠竹林发展起了竹经济,村民也走上了绿色发展的致富新路。

  如今,靠着10多亩竹林,万朋一家的收入翻了好几番。但10多年前,他却和其他村民一样不愿意改种竹子。

  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民 万朋:最主要是担心全部种竹子了,竹子卖得了卖不了就是这么一个担心,我自己种稻子每年收来我就可以吃了,你这个田全部种竹子了今后哪里来吃的,就是肯定担心嘛。

  其实,对于农户们的担心,当地政府已经想好了解决的办法。在鼓励农户种植竹子的同时,天桥村成立了竹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竹子进行收购和粗加工,不仅解决了农户的竹子销售问题,也让村集体经济扭亏为盈。

  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委会主任 衷静忠:通过这些年的退耕还林,我们村现在的竹林面积有1.8万亩,一亩的话平均一年可以采竹原料1.5吨左右,现在竹原料的价格就是500元一吨,我们全村有718户2310人,算下来的话人均增收就是2500元。

  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天桥村村民 万朋:以前一亩地我种了不够吃,现在我们一亩地砍竹子卖了钱买米吃根本就吃不完。还有就是我们种竹子省时间,剩余劳动力出去打工,全部比较起来收入就是翻了几番。

  此外,当地政府大力推动食品到纸业、家具、建材、装饰等竹产业发展。2020年,赤水市竹产业总产值达62亿元。

  贵州省赤水市林业生产服务中心主任 何焱平:我们全市的竹农砍伐竹材、竹笋直接收入可以达7.2亿元,人均实现收入增长可以达3200元,有力带动了8000多户近3万贫困群众实现产业脱贫。

  在老百姓得到实惠的同时,赤水市的退耕还林项目也在长江上游构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截至2020年,赤水市竹林面积由53.2万亩增长到132.8万亩,森覆盖率由原来的63.4%提升到82.51%,年减少排入长江的泥沙量超400万吨。

返回三农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