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小慢车”里的“暖时光” 开出老乡脱贫“快车道”

三农 来源:央广网 2020年11月06日 11:3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杨涛跟着奶奶杨连珍乘坐74665次(原来的61621次)列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杨涛跟着奶奶杨连珍乘坐74665次(原来的61621次)列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央广网昆明11月5日消息(记者李健飞 通讯员李苑)每天清晨天还没亮,3趟从昆明站始发的“小慢车”早已停靠在站台上,等待着那些行色匆匆的“老伙伴”。6时30分,昆明开往元谋西的7466次列车列车长杨兆祥,一边为旅客们指引车厢方向,一边不忘热心提醒大家:“茶炉在进车厢右手边,找到座位后先喝杯热水暖暖身子……”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昆明局集团公司昆明客运段担当4对公益性“小慢车”的值乘任务——昆明至红果5652/1次,编组8辆,定员713人,全程261公里,区间运行6小时左右,停靠16个营业站;昆明至红果7452/3/4/1次,编组7辆,定员566人,全程376公里,区间运行11小时08分以内,停靠35个营业站;威 舍至六盘水6083/2/1/4次,编组7辆,定员669人,全程234公里,区间运行6小时59分以内,停靠20个营业站;昆明至元谋西7466/5次,编组6辆,定员612人,全程245公里,区间运行5小时14分以内,停靠13个营业站。这4趟“小慢车”,每天一个单程运输旅客可达3200余人。

56521次“小慢车”列车长袁琪珍(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56521次“小慢车”列车长袁琪珍(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7466次列车始发后,列车长杨兆祥碰到了他的老朋友——63岁的杨连珍。杨连珍向他报喜:孙子杨涛今年考上了石家庄铁道大学轨道交通专业,祖孙俩此行乘车回户口所在地禄丰县黑井镇准备入学资料。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十几年前,杨涛跟着奶奶杨连珍乘坐7466/5次(原来的6162/1次)列车从元谋到昆明卖菜,杨连珍扁担两头的箩筐,常常一头装着蔬果,一头坐着杨涛。杨涛上学后,寒暑假就背着背篓陪着奶奶卖菜。十几年如一日,杨连珍用坐火车往返卖菜赚的钱,不仅供杨涛从小学读到高中,也在昆明西站附近买了房子,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杨涛在报考大学选择专业时,凭着全家人对铁路的难舍情怀,毅然选择了铁路院校。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袁琪珍是昆明至红果5652/1次“小慢车”的列车长。每次出乘前一天,她都要去家旁边的杂货店里逛一圈。“得多准备一些捆扎带,发给老乡们用于捆绑编织袋或蔬菜,很好用。还有一次性雨衣,也备一些。以前老乡们遇到下雨,头上顶个塑料袋就下车了,这不行!”袁琪珍说。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为保障上车老乡们的蔬果卖个好价钱,昆明客运段为各趟“小慢车”班组配备喷壶,用来为蔬菜保质保鲜。每列车上的便民箱里配有针线、捆扎带、放大镜、一次性雨衣、纸杯、红糖和补液盐,给需要的老乡们使用。车上的“小药箱”,除常备藿香正气胶囊等常用药外,还备有一次性防护口罩,免费提供给乡亲们使用。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具备大学文凭的袁琪珍,还是“小慢车”上的“袁老师”。针对沿途山区中小学生乘车频繁实际,各趟“小慢车”上都开设“读书角”,并配置书籍、铅笔、卷笔刀、杂志、报纸等学习用品用具。每逢周末,“读书角”成了沿线乘车中小学生的“临时课堂”,而袁琪珍则成了“辅导老师”。

菜农刘贵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菜农刘贵书(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56岁的刘贵书是威舍至六盘水6083/1次“小慢车”的“老熟人”,家里里的收入主要靠种植蔬菜和水果。他经常和老伴采摘好新鲜蔬果,装袋装筐后带着孙子步行 20分钟来到营街站,乘坐6083/2次列车前往六盘水车站旁的居民区菜市场卖菜,第二天再乘坐6083/2次列车返回营街站,每趟下来能赚个两三百元。 “我们村子的乡亲吃饭生活全指望这趟车呢,如果这趟车停了,每家每年损失都要接近万元。”今年主汛期,特大暴雨酿成水害导致6083/2次列车暂时停开了几天,以为列车不再开行的刘贵书非常焦虑,在铁路工作人员告知列车“不会长年停开”后,他才喜笑颜开。

  多年来,昆铁公益性“小慢车”票价从未变动,相邻车站之间最低票价仅需1元钱。虽然车票收益还不足开行成本的十分之一,但“小慢车”承载着成千上万山区群众的出行和谋生需求,更体现着国铁企业对行业扶贫社会责任始终不变的担当。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慢火车,暖时光(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几十年的寒来暑往,公益性“小慢车”的开行,不仅解决了山区各族群众的“出行难”,满足了他们走亲访友、经商购物、务工求学的出行需求,更保障着山区农产品“走出去”,外面的生活用品、生产物资、新信息和新事物“走进来”,让孩子有学校可上,让乡亲们有幸福小康生活可奔。

  其实,“小慢车”的速度并不慢,慢的是站站停靠的时间,是事无巨细的关爱和温情。无数坐着“小慢车”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老伙伴”,太多坐着“小慢车”到城市就学发展成家立业的“小朋友”,都认为“小慢车”其实开出了脱贫“快车道”!它承载几代人的梦想,始终驰骋不停。

返回三农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