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湖北:中晚稻丰收已成定局 预计今年售粮期拉长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20年10月27日 14:4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晚稻是湖北省主要粮食品种,收购数量大、收购时间长、收购区域广、收购任务重,是全年粮食流通工作的重头戏。今年是战“疫”、战洪、战贫的特殊之年,特别是作为全国疫情最重、管控时间最长的省份,抓好中晚稻收购工作尤为重要。

  中晚稻丰收已成定局,质量良好。今年,湖北省中晚稻种植面积稳中有增,丰收已成定局。中晚稻质量总体达到三等以上,抽样调查显示,出糙率平均值为77.5%。受9月下旬以来收割季持续降雨天气影响,稻谷水分含量偏高,有的稻谷“看相”不如往年,优质粮源比较紧俏。

  中晚稻市场价格“高开高走”,短期内不需启动托市收购。目前,湖北省“两优”系列中稻收购价在1.4元/斤左右(国标三等,下同),“黄花粘”品种收购价在1.5元/斤左右,较开秤时上涨0.06元/斤左右,较去年同期均提高0.15元/斤左右,已明显超过1.27元/斤的国家最低收购价,短期内湖北省托市预案不需启动。近几年,湖北省中晚稻价格总体呈下行趋势,农民种植收益减少,今年恢复性上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明年生产,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入市,市场化收购活跃。随着“优质粮食工程”实施、粮食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组建,粮食种植结构得到调整优化,粮食龙头企业的仓容、资金等收储能力得到提高,在目前看好后市的情况下,包括储备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入市收购。

  农民惜售心理增强,预计售粮期拉长。截至10月25日,全省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累计收购新中晚稻50.1亿斤。收购期延长主要是因为:一是今年中晚稻收获期较往年推迟10天以上。二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户储粮防灾意识增强,加之种粮农民和粮食经纪人市场意识提高,售粮更趋均衡。三是收购作业受前期持续降雨影响较大。

  为做好今年湖北省中晚稻收购工作,前一阶段,湖北省粮食局将组织开展中晚稻产购形势与市场情况调查,积极组织做好收购仓容、资金、设备等准备工作,组织200多家粮食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推动粮食外购外销,在17个市县全面推进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建设,帮助企业解决收购资金不足问题,做好启动托市收购准备。同时,加强组织领导,会有关部门单位印发通知进行安排部署。特别是“十一”期间全省部分地区遭遇持续降雨天气,为避免高水分稻谷发霉变质,及时组织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开展烘干服务,助农减损增收,烘干粮食超过25亿斤。

  科学引导市场收购。结合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健全完善市场化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等措施继续支持多元主体入市,进一步扩大市场化收购量;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作用,联系央企、省企和外省来鄂客商,实现错时错峰收粮。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服务指导,帮助其分析市场形势,避免盲目出价。通过门户网站、主流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中晚稻供求形势、市场价格等信息,引导收粮企业理性入市、售粮主体适时适价售粮。

  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加强调研调度,认真开展收购进度统计和价格监测分析,密切关注收购形势,对出现的各类问题快速应对、迅速处置。

  继续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针对前期部分地区持续降雨、收获稻谷水分含量高实际,继续组织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服务,避免霉粮坏粮,助农减损增收。

  延长地方储备轮换。针对今年收购期延长的实际,适当延长地方储备轮换架空期。针对今年粮食水分含量偏高的实际,为减轻粮农损失,掌握调控粮源,在保证储粮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收购水分,入库后通过通风降水等措施,实现安全储粮。

  坚决维护收购秩序。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澄清不实信息,稳定社会预期。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原粮、成品粮市场价格监管,对捏造涨价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资料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返回三农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