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漫谈飞蝗:该如何将这头“怪兽”重新关回潘多拉魔盒中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20年09月08日 15: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近期,非洲东部暴发了罕见的蝗灾,并且向东南亚地区逐渐蔓延。4000亿蝗虫所到之处遮天蔽日,吞噬着一切可以被吃掉的植物。那么,蝗虫究竟会给它的所到之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它到底会不会来到中国?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关于这些问题,我们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张泽华老师,请他讲一讲。

  张泽华:非洲蝗灾暴发以来,很多人都在问我,小小蝗虫为什么如此厉害,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暴发成灾?蝗虫来的时候,漫天遍野的情景,它的危害我们是能够想象得到的。另外,还有朋友问我,可选择的化学农药那么多,用化学农药把它杀灭不就可以了吗?其实历史上我们就是这么干的,1985年,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暴发了严重的蝗虫灾害,三十几个国家1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的农田、草原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募捐,购置化学农药进行大规模防治,最后的结果是蝗虫是被杀死了,但是被杀死的还有一些其它生物,包括蝗虫的天敌,像鸟类、蜥蜴、青蛙也统统的被消灭掉了。

  同时,在检测中发现,蝗虫产生了抗药性、土壤当中的农药残留增加了、水体当中的污染加重了,这就导致了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破坏,没过几年蝗虫又来了。

  蝗虫不是我们的敌人,是我们把蝗虫变成了敌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蝗虫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3亿多年,它本该是生态系统当中的一员,并在这个系统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几千种生物都依靠蝗虫而生存,在蝗虫密度低的时候,它也不会对农田、草原构成威胁,像蝗虫的天敌鸟类、蜥蜴、青蛙等等这些天敌都在控制着蝗虫的种群,大自然当中这种生物链关系控制着蝗虫与人类和平共处。为什么成灾了呢?很大的程度上是我们人类活动的干扰,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了生态系统平衡被打破,这就使失去控制的蝗虫种群暴发成灾。

  当它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互相的接触越来越多,那么它们通过互相的碰撞摩擦就会传递一种化学信息,就是传递变形的信息。在很短时间内,原来散居性的蝗虫就变成了群居性的蝗虫,这时它的性格就会变得特别暴力,战斗力增加十级。另外,它能够像变色龙一样变色,当它一旦变成群居性蝗虫的时候,它的体色就变成一种亮黄色,上面还有点点的黑斑。其它昆虫的警戒色是一种伪装,实际上并没有毒,天敌会识别并继续捕食它。而蝗虫具有了警戒色以后,同时还产生有毒的化学武器,这时蝗虫的天敌像鸟类、蜥蜴、青蛙等等,就拿它没有办法了。

  失去了自然控制的蝗虫种群,增长就不受约束了。一头雌虫能够产两百粒到三百粒蝗卵,我们打一个折扣,就是每一代只增加一百倍,到第二代的时候就增加了一万倍,第三代的时候就会增加一百万倍,所以蝗虫种群在很短时间之内就会暴发。蝗虫种群所到之处草木竭尽、赤地千里。为什么说是我们把蝗虫变成了敌人呢?因为我们打开了这个潘多拉魔盒,我们人类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了这种平衡,就导致了这个“怪兽”被释放出来。

  我们怎么样把蝗虫这头“怪兽”再关回潘多拉魔盒当中呢?首先要进行生态系统的重建,让生态系统逐步走向平衡;我们要保护天敌,让天敌来替我们看住这头“怪兽”;我们需要用真菌、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等这些微生物,让蝗虫得病,让疾病流行,这样就可以实现长期的、持续的控制;我们要根据蝗虫的特点进行控制,例如,让蝗虫不再变成群居性而孤独终老,让它的“化学工厂”不再产生毒药。我们既不能任其发展,也不能赶尽杀绝,而是要达到有防无害的目标。

  主持人:您所说的潘多拉的魔盒指的是什么?

  张泽华:其实就是我们的生态系统,它是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当中形成的一个系统,它用自然法则在管控着生命万物,有3600万个物种,所以我们把它叫作潘多拉魔盒。

  主持人:您说蝗虫不是敌人,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张泽华:蝗虫本来在生态系统当中,它能为其它的昆虫或者其它的生命提供食物,它还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当中,它会承上启下。蝗虫在没有成灾的时候,对我们没有什么威胁,所以蝗虫不是敌人。但是只有它成灾的情况下,它才成为我们的敌人。怎么成灾的呢?是我们人类破坏了生态,导致了失衡,才导致蝗虫成灾的。

  主持人:沙漠蝗万一真的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如何预防呢?我们邀请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涂雄兵,请他为我们解答一下沙漠蝗的监测和防治办法。

  涂雄兵:今年春节期间,沙漠蝗在非洲暴发,我们分析了沙漠蝗的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近50年的积温数据,发现沙漠蝗每年5到6月份从红海的两岸经阿拉伯半岛,在西风的作用下迁移到印巴边境的塔尔沙漠地区。这个地区目前来看也是入侵我国的一个重要的途沿地,对于我们国家而言,目前要重点关注5到7月份,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沙漠蝗的成熟期,具备了远距离迁飞的能力,而且这个时候也是季风最强盛的时期。沙漠蝗入侵我国有两条可能的入侵路线,第一条路线是从塔尔沙漠沿青藏高原的边缘绕到缅甸,进入我国的云南和广西。第二条路线是每年的6到7月份,在西风急流与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交汇作用下,我们预测是在红海的南段进印度洋跟孟加拉湾,经过缅甸直接入侵我国。所以现在我们也基本上是在云南跟广西的边境地区开展雷达监测工作,随时准备实施空中拦截,一旦发现入侵,我们就立即启动应急防治预案,采取应急防治措施。

  主持人:您提到的应急防控措施,具体有什么样的办法呢?

  涂雄兵:现阶段,我们主要推荐的是“微生物+”的防控方式,就是采取真菌、细菌、病毒还有微孢子虫等等对环境没有害处的微生物的农药,这种农药能使蝗虫患流行性感冒,并且一直持续下去,能够降低蝗虫的繁殖率、成活率以及寿命,这种防治效果最长可以达到8到10年。经过过去20多年的时间检验,这种防治方式对环境是完全无害的,而且在国际上也是被高度推崇的,在我们国家也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应用。

  还有一个就是生态调控,这个方式在局部地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举个例子,粉红椋鸟是蝗虫重要的天敌,在捕食季节,一只成年的鸟类一天大概可以取食200只左右的蝗虫。所以相比于化学农药、真菌生物农药的防治效果,这是我们目前主要推崇的一个防治效果非常好的措施。我国现在每年大概能吸引100万只左右的粉红椋鸟来新疆地区生活,这种鸟类为我国的草原蝗虫防治工作特别是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但是通过本期采访,我发现其实蝗虫也可以产生蝗虫效应,这是因为在完整的生态链当中,即使是一头小小的蝗虫,也可能会引发不可估计的灾难和损失。所以说,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应该是永远值得人类深思的问题。(资料来源:央视《大地讲堂》)

返回三农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