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旬邑:以产业发展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三农 来源:央广网 2020年05月14日 14:2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广网西安5月14日消息 五月清晨的旬邑,寒意仍浓,但在贫困群众乔永发的温室大棚绿油油的小白菜整齐排列,红彤彤的西红柿挂在支架上,犹如一盏盏闪闪发亮的小灯笼。

  “你看,这一排青椒就可以摘了,今年肯定又是个好收成……”说起蔬菜大棚,爱说爱笑的乔永发打开了话匣子,俨然成为一名蔬菜种植专家。从2018年11月开始,贫困群众乔永发的蔬菜大棚已经收获了三茬,总共收入近1.5万元。依靠种植蔬菜大棚,乔永发一家实现了稳定脱贫,过上了小康生活。立足贫困群众自身实际和个人意愿,找准产业发展路子,实现增收致富,乔永发是旬邑县实施产业扶贫助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旬邑农业航拍

  “菜单式”帮扶解决“怎么富”实现民富县兴

  在2014年以前,旬邑县土桥镇镇头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苹果仅占15%。2014年以后,村“两委”鼓励群众种植苹果,引进龙头企业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带动群众流转土地、入股经营,发展双矮苹果2100亩,占到全村耕地面积的41%。镇头村深入实施菜单式扶贫、股份化合作,大胆探索出了“三类分红菜单、六种股权模式、五种经营模式”的“365”企业带贫机制,采取“三变”+新型社区、“三变”+特色农业、“三变”+文化产业、“三变”+劳务经济、“三变”+农业设备等模式,联股连心、联业联企,贫困群众变成了“股份农民”,有了稳定增收,对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旬邑县按照“显特色、有规模、可持续、能受益”原则,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培育短平快产业和长期受益产业,大力实施果业提质增效、“小众”产业、高产地膜玉米和烤烟、农产品精深加工、一二三产融合、农产品电子商务和新兴产业培育“八大产业促增收”工程,新栽高标准果园9543.21亩,12万头标准种猪场和15栋千头育肥场建成投用,种植水果玉米1万亩,发展西甜瓜等小众产业4.5万亩,新栽花椒1.2万亩,种植中药材2.7万亩、烤烟5500亩,养殖中蜂1.1万箱,形成了苹果产业为主导,特色种养业多元化发展产业格局,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变宽了、增收底气更足了。

  长势喜人的烤烟

  “购买式”服务解决“谁来帮”实现提质增效

  旬邑县立足贫困群众“不懂技术不会管、方法不当不善管、粗放经营不精管”等实际问题,扎实开展“土专家”技术帮扶和贫困户技能“双提升”行动,及时有效解决技术难题。“建立机制”保帮扶。组建脱贫攻坚“土专家”队伍,每个镇(办)配备人员 4 名,每村的每30户贫困户选配1名“土专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全县196名“土专家”驻镇、驻村开展帮扶。“线上线下”促帮扶。推广“线上线下”技术服务模式,“土专家”通过微信群、电视讲座等形式指导贫困群众做好春耕备耕,开展“线上”技术帮扶;进村入户“面对面”“点对点”开展“线下”精准帮扶。目前,“线上”技术培训帮扶贫困群众 5700 余人,“线下”现场帮扶贫困群众 1035 人。“把脉问诊”精帮扶。科学制定“土专家”包扶户产业扶贫规划,对每个贫困户基本情况、技能水平、科技需求造册登记,建立台账,开出技术服务独特“处方”,指导贫困群众科学生产,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贫困户分红

  “项目化”管理解决“谁来带”实现合作共赢

  旬邑县实施扶贫产业项目化管理,实现由简单分配资金向项目化管理转变、由自主发展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发展转变和由提高覆盖面向提高质量转变。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原则,深入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提高了贫困群众抵御风险能力。探索了“五联六股”“1+8”“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党支部+合作社+基地+旅游+农户”“农场+基地+股权+农户(贫困户)”等“三变”改革模式,确定“三变”改革试点村21个,目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初步显现。打造了多方参与、互促共赢的产业扶贫新局面,以“园区带片、企业带村、合作社带户”的“三带”服务实现有产业发展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产业扶持和利益联结全覆盖。(通讯员田向阳)

返回三农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