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云南省着力防止因新冠肺炎疫情返贫影响

三农 来源:央广网 2020年03月20日 10: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广网昆明3月19日消息(记者陈鸿燕)云南省扶贫办主任黄云波强调,在抓好剩余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同时,同步抓好脱贫人口巩固提升、防止返贫工作。一方面,巩固脱贫成果,着眼长远研究谋划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等任务还很艰巨;另一方面,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给脱贫攻坚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是完善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建立省级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实行全省数据信息常态化比对分析、筛选核实、监测预警,实现数据信息纵向横向共建共享,推动帮扶政策落实。州(市)统筹协调返贫监测预警工作,县(市、区)、乡(镇)、村承担发布返贫致贫预警主体责任,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社会帮扶等措施,及时分类帮扶、动态帮扶,形成早发现、早预警、早分析、早帮扶的工作机制。

  二是健全产业发展带贫益贫机制。优化扶贫资金投入使用,加大扶贫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县(市、区)用于产业项目的整合财政涉农资金不得低于30%、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不得低于70%。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县(市、区)认真编制产业发展规划,有产业连片发展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大力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联动发展合作经济。鼓励贫困户以土地、林地等入股收益,支持贫困户用扶贫资金流转土地、闲置资源,通过发展合作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实现贫困群众有稳定收入,村集体有稳定收益。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种植基地、养殖小区、仓储冷库、加工或交易场所等,形成村集体资产,优先租用给贫困户。建立消费扶贫长效机制,推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单位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地区积极参与消费扶贫,优先使用购买贫困地区产品。支持有意愿发展产业、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要应贷尽贷。

  三是落实就业扶贫精准对接机制。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发力,精准对接贫困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就业帮扶资金重点使用于贫困劳动力精准培训、订单培训、长期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有一技之长。组织对无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优势,精准对接服务,转移输出就业。大力开发就近就地就业岗位,优化调整城乡公益岗位,确保贫困劳动力有事做、有收入。鼓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开展贫困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并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鼓励乡村干部带薪留岗组织50人以上贫困劳动力输出就业。支持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鼓励重点企业、各类农资企业、农业经营主体优先招用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并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四是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培育安置区优势特色产业,引导农产品加工产能向安置区周边聚集,支持安置区发展扶贫车间、加工业等,将有条件的城镇安置区纳入产业园体系,建立搬迁户与带贫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开发安置区公共管理服务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兜底就业,确保有劳动力的搬迁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健全安置区就业服务体系,在800人以上的安置区设立就业服务工作站,提供一站式就业管理服务。建立岗位信息推送机制,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对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搬迁贫困劳动力免费劳动培训技能,每年享受3次以内的职业技能培训。预留安置区公共场地扶持创业,推进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等进入安置区,扶贫小额信贷、创业贷款等支持搬迁贫困户自主创业。鼓励金融机构为安置区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支持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和就业创业。推动搬迁群众与迁入地居民同等享受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社会保障等政策,同步享受迁入地集体资产收益。健全搬迁安置点基础设施管护和物业管理机制,完善社区管理体系。

  五是强化扶志扶智激发内生动力机制。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围绕解决精神贫困,建立扶贫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杜绝“发钱发物、一分了之、一股了之、一发了之”的行为,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实行“按劳取酬、优先优酬”,推行以工代赈模式,让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项目、美丽乡村等,杜绝简单给钱给物或无条件送股分红。鼓励各地建立农村脱贫致富光荣榜,每年对脱贫成效明显的贫困户和带贫能力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在政策、资金、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进农村法治、村民自治,开展脱贫光荣家庭评选等方式激发带贫脱贫光荣的社会风尚。

  六是精准落实社会保障救助机制。坚持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相结合,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提高对象认定精准度,全面落实农村低保、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因突发事件等返贫致贫的农村人口,符合低保条件的要应保尽保。对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纳入签约服务范围,制订一病一方,及时做好住院转诊服务,不降低医疗费用报销标准,跟踪指导救治后用药和康复管理。推动各地建立致贫返贫风险救助基金,实行联防联控,整合教育、卫生、医保、民政、残联、住建、水利等部门资源,统筹临时救助、社会捐赠、帮扶资金等救助金,对因大病重病、因自然灾害、因突发事件等致贫返贫的,可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适度提高临时救助额度,实施多层次、复合式的综合保障性帮扶措施。

  七是建立推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式扶贫机制。推动建立产业、就业帮扶信息畅通机制,制定企业参与扶贫奖补政策,鼓励企业持续参与开发式扶贫,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帮扶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建立企业参与扶贫开发荣誉机制,省、州(市)、县(市、区)每年表彰带贫益贫成效突出的企业,并作为企业信用优先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对企业捐赠的款物,落实税前抵扣政策。

  八是创新风险防控机制。建立产业扶贫风险评估机制,对扶贫资金投入的产业项目开展风险评估,在规划编制、项目库管理和政策措施落实、产业技术指导上评估,对带贫主体企业信用、产销对接、带贫能力和利益分配进行评估,推动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发展形成良好循环态势。建立保险兜底机制,对贫困户扶贫产业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连片规模发展的扶贫产业项目参保,支持贫困劳动力参加失业保险,增强贫困户和带贫主体抗风险能力。建立金融风险分担机制,对贫困户和扶贫企业贷款发生损失时,由政府、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按比例分担风险。

返回三农首页
分享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