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农村小伙儿三天时间从地里“抢”出150万元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9年08月14日 12:0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有人说“寒门出贵子”,但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没资本、没人脉,光凭努力就能成功?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的郭战奎,就是靠着自身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寒门贵子的路。

  郭战奎,小时候的记忆里他家的房子是村里最破的,他上学的钱都是家里一点一滴攒出来的。很小郭战奎就明白一件事,要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贫穷。2003年,他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顺利大学毕业。

 

  寒门贵子路

  郭战奎毕业后,口袋里揣着借来的400块钱,闯进北京城,加入了“北漂大军”。没钱、没熟人,他只能去建筑工地搬起了砖,随后找到机会,到一个家具公司做销售员。那时候的郭战奎,一个人带着书包挤公交跑业务,不怕苦,不怕累,就怕自己没有出头的日子,一个月就跑坏了3双鞋。

  凭着吃苦耐劳的劲头,他成了公司里业绩最好的销售员。2007年,他承包下了一个家具门面店,凭借几年时间累积下来的客户、销售经验和周到的服务,门面店每年的销售额都能达到2000多万元。

  在北京立足后,郭战奎开始进行投资。藏獒、房地产、煤炭,啥项目他都插上一脚,可投资了一圈也没赚到什么钱。

 

  2013年,郭战奎发现自己想要在家具行业再进一步很难了,因为卖的家具品牌不是自己的,他开始有了转行的念头。一次回老家,农村常见的一幕,让他发现了赚大钱的机会。

  村里人每年收完玉米后,都要爬着梯子将玉米背上房顶进行晾晒,晾晒的时间长达四五个月。要是碰上下雨天,还要赶紧收玉米,防止玉米发霉。

 

  从农村走出去的郭战奎心里清楚,这活自己干着都累,要是放在父母身上就更别说了。可村里不这么做就没有啥其他的稳定收入了,他不想让父母和村里人再受这个罪。

  2013年底,郭战奎回到老家石家庄市行唐县,开始收玉米。他投入80多万元建起了一个烘干塔,收来的玉米立即进行烘干卖出,这时候的市面上大多数玉米都还没完全晒干,这个时间差让他把玉米卖出了高价钱,2014年就净赚了100多万元。

 

  到2017年,郭战奎每年都能收四五万吨粮食,年赚300多万元,成为行唐县比较大的粮食收购商。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郭战奎。是什么问题呢?

  改变模式 提高效率

  每年收上来的粮食不少,价格却不理想。比如玉米,农户们这家种白轴玉米,那家种红轴玉米,有的还都种,品种不统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到了郭战奎手里没法分类,只能当杂粮卖,要货厂家以此压价。想不出解决办法,让郭战奎十分头疼。

  他叫刘明,是一个现代农业综合性服务平台燕赵大区的负责人。主要为农民提供土地全托管服务、金融服务,农资套餐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2017年起,该平台在全国各个县寻找合作伙伴。在行唐县,刘明看中了郭战奎。

  土地托管模式,就是农民将土地托管给平台,耕、种、管、收、烘一线服务,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变,粮食的收益还是农民的,平台赚的是社会化服务的钱。

  2018年初,郭战奎出资550万元,平台出资450万元,达成合作。

  以前村民去地里给农作物打药,都是背着药桶一点一点打,一个小时最多也就打两亩左右,而郭战奎却用无人机进行打药,一台无人机一个小时至少能打100亩,效率足足提高了50倍。

 

  郭战奎请来农业专家挑选种子、挑选肥料,还聘请了专业人员管理,想尽了一切办法要把托管的地种好。

  小麦到了成熟的季节,最怕的就是下雨。辛辛苦苦经营,很容易就被一场雨给毁掉,发芽、发霉、倒伏,地里又潮又湿机器根本不能工作运转。

  时间至上 抢收忙

  在郭战奎手里托管的土地有两万多亩,他调动了一百多台收割机在行唐县各个地方进行抢收。如果说这两万多亩地在三天之内全部抢收完,他就能赚150多万元。

  郭战奎找来对托管不放心的村民,看着他收麦子。两亩地紧挨着,一亩受到托管,一亩没有,经过测算,亩产分别是1373斤和1068斤,差了整整305斤,这个结果一出来,村民们消除了心里的疑虑。

 

  2019年6月20日,郭战奎松了口气,三天的抢收,让今年托管的2万多亩小麦全部入库。小麦这一季的托管服务,郭战奎每亩地的利润在40元左右。再加上粮食收购和销售,郭战奎的纯利润有150多万元,村民的收入也因托管而增加了。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