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以中药材为业 鼓起四川中江农民群众“钱袋子”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9年06月21日 09:3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四川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中江县地处川西北片,位于龙泉山脉末段,是“川产药材”的重要道地产区。近年来,中江县遵循客观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经济,将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特色产业来抓,采取优化布局、规范种植、深挖潜力、培育主体等措施,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促农增收亮点,成为了中江县鼓起农民群众“钱袋子”的新兴产业。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产业瓶颈问题逐步解决。一是中江立足于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及发展前景,科学规划“2+2”产业布局,划定龙泉山脉集凤、石泉、合兴等7个乡镇为中药材规模种植示范区,已发展中药材产业面积11万余亩,预计到2025年中药材产业面积达到20万亩。二是建成“中江芍药谷”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目前正在培育中江县龙泉山现代中药材产业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同时,进一步改善中药材仓储条件,新建中药材冷藏库1个,正在加快建设2个,仓储能力达到静态5000吨、动态20000吨,实现了中药材标准化仓储。三是在不断优化布局的同时,着力解决产业瓶颈问题。长期与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省中医药研究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所等科研院校联合开展丹参、芍药品种选育等工作,“川丹参1号”“中丹1号”已获品种审定。开展中江丹参组织培养研究,解决了困扰中江丹参种根带病严重的问题;建设丹参、芍药资源圃,开展道地药材良种繁育,主产区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加快推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

  加强药材规范种植,推进药材产业发展壮大。一是严把标准关。全县研制并通过质监部门发布中江丹参、中江白芍等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和产品标准等9个县级地方标准,还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中江白芍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农产品中江丹参生产技术规程》、《瓜蒌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手册,确保生产有标可行。二是严把技术关。结合产业特点、农时季节,开展现场培训、示范,重点对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和乡镇农技员等进行培训和病虫害统防统治,今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30余场次,印发技术资料、生产规程3000余份。同时,结合“中江丹参王”等评选活动,提高药农标准化种植水平。三是严把补助关。为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药材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县上出台了《中江县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措施》等政策,对集中成片种植中药材的业主给予适当奖补,自2014 年以来,全县已拨付奖补资金245万余元,帮助和促进了农民群众增产增收。

  深挖药材产业潜力,拓宽农民群众增收渠道。在全力抓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同时,充分挖掘药材产业潜力,实现了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宽增收渠道。一是中江白芍鲜切花已成为药农收入新的增长点,中江白芍鲜切花价格0.8-1.2元/支,三年以上中江芍药每亩实现增收5000元以上。二是引进培育中药材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开展以中药材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研究,已开发中江丹参片、芍药花茶、芍药花饼、芍药花蜜等相关产品,延长了产业链。三是擦亮“农旅融合”乡村旅游名片,举办2019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中江第七届芍药赏花节等特色节会活动11场次,上半年实现旅游收入 30亿元。四是以“特色小镇+中心村+园区”模式,依托万亩丹参、白芍道地药材基地,以集凤镇石垭子村为核心,正在集中力量打造芍药小镇,积极开发旅游产品、项目,不断促进当地农民群众增收。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民增收快速发展。全县中药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目前有中药材加工企业6家,专合社46家,家庭农场11家,种植大户58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示范社2家。一是采取“公司+专合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示范、公司运作、农户受益”的中药材产业发展格局。二是采取“公司+农户”进行土地整体流转,统一管理新模式。三是县委、县政府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周边农户务工就业、发展中药材产业。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