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四川恩阳:芦笋产业潜力大 尖尖绿芽富一方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9年05月24日 16:5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独具特色的资源秉赋,始终把芦笋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富民强区的骨干产业、致富奔康的特色产业抓在手上、扛在肩上,采取“四统分段”措施,走“基地上规模,流通树品牌,加工增效益,交易促上市”的发展之路。目前,恩阳区已栽植芦笋4万亩,其中投产芦笋2万亩,年产芦笋2万吨,产值实现2亿元,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1500元,减贫人口1.5万人。

  立足区情定位,科学编制规划

  恩阳区属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具有50年的芦笋种植历史,从2013年建区开始,区委区政府就在第一次党代会上把芦笋确定为全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来抓,形成了人人议芦笋、抓芦笋的产业发展氛围。同时,为了有效指导产业发展,聘请全国芦笋知名专家来区与区农业农村局、区芦笋办技术人员一道深入全区27个乡镇(街道)443个村(社区)实地查看地形地貌、土壤状况,倾听农户对芦笋产业发展的意见,科学编制了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规划,即到2020年全区芦笋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形成北有山东曹县、南有四川恩阳的芦笋发展新格局。并将分年度种植的芦笋面积用图斑标注到田块、落实到农户、明确到村组、固化到乡镇。

  突出示范引领,加大政策扶持

  采取基地推动、园区驱动、大户带动、整体联动的办法,建核心示范片1万亩、核心示范园80个;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山东潍坊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挂牌建立试验示范基地6处、高产示范基地7处、智能温控大棚示范基地2个,通过学榜样、教标准、听算帐、看成效,全区发展芦笋专业合作社150余个,家庭农场300余个,种植大户1000余户,初步形成4条产业环线带和2个万亩芦笋产业园。同时,为充分调动种笋农户的积极性,解决好产业发展“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成立了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芦笋产业推进工作小组,成立了区芦笋产业发展办公室,各乡镇(街道)成立芦笋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全区上下形成“四级”联动。区委、区政府连续6年每年整合芦笋产业发展资金1亿元以上,给新栽和投产的种笋户予以支持,确保了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先后出台了《巴中市恩阳区关于大力发展芦笋产业的实施意见》《巴中市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操作性强、切合实际和群众拥护的芦笋产业扶持、鼓励政策。采取“四统分段”方式,落实产业发展补助资金(统一土地整理补助标准、统一育供种育苗补助标准、统一地力培肥补助标准、统一保底收购标准),新植芦笋第一年补助2600元/亩,第二年补助1000元/亩,第三年补助500元/亩。同时,区财政预算1000万元的芦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产业发展“分险池”,对发展芦笋种植的新型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予以信贷资金支持。同时,将芦笋产业纳入特色农业保险范畴。

  强化技术攻关,注重品牌建设

  通过开展芦笋产业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采取院(校)联姻的方式,筹建恩阳芦笋研究所,并建立种、产、学、研基地。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四川省农科院、山东潍坊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研究改土、防虫、防病等技术难题;依托西华大学科研团队,研发芦笋化妆品、保健食品、医药中间产品等精深加工技术,与西华大学共同申报并持有知识产权;与四川省农科院签订协议,共同编制并申报“四川省地方标准《四川省芦笋栽培技术规程》”;邀请著名芦笋专家陈光宇博士、叶劲松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恩阳指导栽植技术;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创新建设“芦笋科技小院”,加大新技术推广、新品种研发、土壤改良等研发力度,推广芦笋种植新技术4项,突破技术难题20余项。由龙头企业、区农业农村局、区芦笋办分别在不同区域建立示范基地10处,聘请有过硬技术人员蹲点指导;强化科技扶贫队伍(驻村农技员、农业技术巡回小组、专家技术服务团)对芦笋种植技术的继续再教育培训,使之成为芦笋种植的“土专家”;由龙头企业向每个芦笋种植专业合作社派驻一名技术人员,将技术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享受相关政策扶持,实现全域覆盖;将芦笋病虫草害防治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畴,实行绿色防控和预防防治融合。

  同时,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大力推进品牌认证及申创工作,“恩阳芦笋”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首批“四川扶贫集体商标”使用权,成功申报地理标志商标和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并积极参加全国性、区域性农博会和展示展销活动,受邀参加首届芦笋大健康亚洲论坛并荣获“中国芦笋之乡”称号,成功举办第二届“山水恩阳·芦笋之乡”芦笋采摘节活动。

  创新利益联结,延伸产业链条

  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贫困户将土地以每亩不低于500元的租金流转给种笋的新型经营主体并签订就近务工合同,贫困户户均年纯收入可达8000元以上。

  二是创新土地股份合作机制。贫困户将土地统一流转到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每亩为一股,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再将土地统一流转到种笋的新型经营主体;前三年,种笋新型经营主体享受政府“四统一补”扶持,并按每亩500元付给贫困户土地流转费;第四年,按投产效益的3:7按股分红,即1亩投产芦笋利润的30%分给入股的贫困户,每股可实现纯收入2000元以上。

  三是创新“235”分配机制。种笋的新型经营主体将贫困户种植3年且管理长势较好的芦笋在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收归统一管理经营,新型经营主体按每亩500元支付贫困户租金,并享受50%的产值效益,剩下50%由贫困户与新型经营主体协商,如贫困户只出用于锄草、施肥、防病治虫等方面的劳动力,当年投入由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则享受50%中的20%,户均每亩年可实现纯收入2500元以上。若贫困户承担当年投入的肥料、防病治虫的药物等费用,不承担锄草、施肥、防病治虫等方面的劳动力,则享受50%中的30%,户均每亩年可实现纯收入3000元以上。四是创新“返租倒包”机制。种笋的新型经营主体将种植3年以上长势良好已投产的芦笋倒包给有劳动力和种笋意愿的贫困户,贫困户按技术指导要求只负责锄草、施肥、防病治虫的劳动力,按单位面积效益的20%获得收入,倒包的贫困户每年每户获取收入2000元以上。

  此外,拟通过“产地+故事、生态农业+田园观光+特色民俗+旅游扶贫”的方式将上八庙镇打造成集观光旅游、民宿休闲、主题餐饮、文化活动为一体的芦笋特色小镇;招引企业入驻恩阳柳林食品工业园,建成了占地51亩、年速冻芦笋3万吨、芦笋饮料8万吨的芦笋饮料加工厂,速冻干芦笋已成功上市销售,芦笋等系列精深加工产品可望年底投入市场。

  同时,努力打造“以双胜镇天良村为核心区的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第二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并以每年一次的芦笋节搭台,将采芦笋、品芦笋、吃芦笋、购芦笋等元素融为一体,做大做强做优做特“芦笋经济”,将小小芦笋变成富庶恩阳的支柱特色优势产业。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