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五位平凡人的美丽人生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8年12月28日 11: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他们是农民、教师、企业家、驻寺干部,他们的事迹都是“小故事”,他们生活在或者奋斗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的基层单位。但是,他们以坚守、善良、奉献和感恩,把“平凡”变成了“伟大”。琼结,因他们而更加温暖。

雨后初晴的西藏山南琼结藏王陵景区

   孙国新:从寸草心到三春晖

  孙国新是一位下乡知青,扎根雪域高原40载,与强吉村民没有血缘,却胜似亲人。孙国新曾任人保财险西藏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荣获第一届“感动山南十大物”。

孙国新被西藏山南琼结县强吉村三组村民团团围住。

孙国新被西藏山南琼结县强吉村三组村民团团围住

  孙国新1958年出生在辽宁省抚顺市。1976年,他志愿进藏,与五位知青一起被派在西藏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一组“安家落户”。在村民眼里,当年的孙国新憨厚诚实,他干起活来从不避重就轻,从不挑肥拣瘦。对孙国新来说,在强吉一组的日子是幸福的。其他知青离开后,他成了全村唯一一个吃百家饭的人。东家今天煮土豆,便把他拉去;西家明天烙饼子,他就又美餐一顿;左邻早上送来了香浓浓的酥油茶,右舍中午就把他叫去抓糌粑。用孙国新自己的话说,在强吉一组时,他吃遍了全村最好的饭。

  这是一切的缘起,当年的美食和关爱将化作春潮,反哺而来。

  一场意外的车祸导致左腿受伤后,孙国新离开村子,去银行工作。这期间,他与村里依然亲情不断,因为经常来“亲戚”,他当时每月54元的工资时常不到半个月就花光了。

  后来孙国新调任拉萨,但心却没有离开强吉村。

  村民嘎珠记了一本账:孙国新离开村子后每逢过年过节给村民送去的米、面、油、白糖等生活用品,累计价值达20多万元。这几年,藏历新年他都是与村民一起度过的。

  他鼓励村民种树,出资建设农家乐。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兴建了12户持照农家乐民俗家访接待户,并且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接待户的行列。

  百年大计,唯在树人。

  孙国新几乎包揽了村里孩子的读书费用。40年来,孙国新资助了多名村子里的孩子到内地上大学,2008年又资助了两位西藏贫困生读北大,16人读拉萨中学。

  这位前任西藏知青,捐款累计达300多万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于当年的知青孙国新,强吉村民点点的关爱如同寸草,终于汇成三春的暖阳。而多年之后,孙国新的寸草报恩之心,也变成了更温暖的阳光,洒遍了强吉村,在更多强吉人心中播下了方寸感恩之心。

  这份心田,将比种下的树木更加长久,比金石更加永恒。

  宗吉:压不垮的青稞

  西藏山南琼结县基层妇女杰出代表宗吉

西藏山南琼结县基层妇女杰出代表宗吉

  十多年前,宗吉所拥有的是一个简单、幸福而普通的家庭。23岁那年,她与扎西村小伙子支桑组建了幸福的家庭。然而,2006年的一天,丈夫为扎西村集体放羊的时候不幸遭雷击身亡,给宗吉留下了丈夫的直系亲属、瘫痪在床十多年的姐姐,还有当时16岁的儿子和年仅6岁的女儿。丈夫去世还未满头七,母亲又故去。一连失去两位亲人,让宗吉深受打击,更为不幸的是非直系亲属关系的丈夫哥哥又病瘫在床,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接踵而至的变故一度使宗吉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但她转头看着家中一双未成年的儿女,还有两位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需要她,宗吉不得不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重担。

  没有压垮青稞的风暴,只会让青稞变得更加茁壮。

  “宗吉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找过村委会,我每每问起她家的困难时,她总是说村里对他们家的帮助已经够多了,不用替她们担心了,要我们多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家庭。”村主任扎西巴珠说。

  2012年,当地政府把宗吉一家列为低保对象和贫困户。但是宗吉没有“等、靠、要”,而是扛起全家重担,艰苦持家,辛勤劳作,赢得了邻里亲友的称赞。

  多年的辛勤劳作,勤俭持家,宗吉一家的生活也慢慢好转了起来。2013年初,县委、政府决定推荐她参加“第二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同年3月,她荣获了“第二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称号。在2014年以后宗吉一家相继荣获了山南地区“最美家庭”称号、自治区“最美家庭”称号、第九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称号。

  2016年12月12日,宗吉走出了小小的村庄,来到了北京,她家荣获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西藏自治区仅有5户获此殊荣,宗吉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这既是宗吉一家的荣耀、也是琼结县农牧区基层妇女的荣誉。

  支桑:永不折断的中流砥柱

  支桑,原唐布齐寺管会干部。2011年主动报名到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寺庙管委会工作,连续六年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是第二届“感动山南十大物”。

  到寺管会工作以来,支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寺庙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教育管理服务三大职能,深入推进“六个一”“九有”等一系列利寺惠僧政策,千方百计为广大僧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支桑驻寺寺庙——西藏山南琼结县唐布齐寺全貌

支桑驻寺寺庙——西藏山南琼结县唐布齐寺全貌

  在驻寺的220天里,他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连节假日和轮休也未曾离开工作岗位半步。每天早晨7点都不到就起床,吃两口糌粑,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打扫寺庙卫生、检查寺庙消防及文物安全、外来朝佛旅游人员服务管理、巡视寺庙周边安全。

  支桑很少与家人团聚,更谈不上帮家里人干活和对家人的关心照顾。家中体弱多病的妻子,还有需要悉心呵护教育的孙子,他都因为工作忙而无暇顾及。全家4口人的衣食住行全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来维持,无论在家庭,在单位,他都是那根不可或缺的支柱。

  但生活的天平过重地压在他的身上。2008年底在周末回单位加班的路上,支桑被摩托车撞倒,右腿三处骨折,导致一直行动不便,花费医疗费五万多元,但因肇事摩托车驾驶员一直未找到,这让一个生活拮据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他从来没有向上级组织添过麻烦,更不允许他的家人向组织反映困难,都是他一个人默默承受。

  支桑本来就有重度高血压,由于长期的劳累,加之生活条件差,高血压时常发作,但他都咬紧牙关忍一忍,吃点降压药,就此了之,同事劝他到医院检查治疗,多休息,但他总是推辞了,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不幸。

  尽管承受着生活的重大压力,但支桑没有放弃辛勤的耕耘。他在工作之余先后撰写了展现琼结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散文、随笔、诗歌1000余篇,在《新西藏》《西藏日报》《邦坚梅朵》《山南文艺》《山南报》刊登。作品《赞社教》荣获全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作品活动三等奖;《琼结县农民的新生活》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节目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二等奖。

  他还不顾年岁已高、行动不便,多次走访周围村庄老人、寺庙老僧人,翻阅大量历史资料,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努力,完成了1.2万余字的《唐布齐寺简史》,为日后研究唐布齐寺提供了相对完整的资料,也实现了唐布齐僧众多年的愿望。

  就在成果丰硕,即将迎来收获的金秋,支桑倒下了。

  2012年8月30日,是唐布齐寺举行“跳神”佛事活动的前一天。根据任务分工,支桑同志对寺庙主殿消防安全、文物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当日10时20分左右,他从二楼爬上三楼继续检查,不幸突然晕倒,从楼梯上摔下,造成头部重伤,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无愧于国,无愧于家,支桑博得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僧人的尊敬。

  格桑旦增:二十年只做一件事

  格桑旦增,现为琼结县拉玉乡强吉完小的一名普通教师。曾荣获教育部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优秀学员”;自治区乡村教师从教20年荣誉奖;自治区中小学“名教师”;第三届“感动山南十大人物”。

  从1995年毕业于陕西省乾县师范学校后,格桑旦增只做了一件事:扎根在山沟里做一名乡村小学教师。

  由于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山村学生见识不广,基础知识薄弱,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在学生中普遍出现了厌学情绪。格桑旦增没有责备学生,而是静下心更加耐心地开导学生、时常找学生谈心。为了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他多次踩着泥泞和冰天雪地的山路,进行无数次的家访。有一次,为了劝回一名几天不来上课的学生,他骑着摩托车冒着大雨前去学生家里,雨下的很大,路面很滑,凸凹不平的路非常难行,连车带人滑倒了多次,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了几十里路,赶到辍学学生家门口时身上全是泥巴,脚背肿得让人心酸。家长看到这一幕,深受感动,并承诺以后按时送小孩读书。雨停了,格桑旦增老师便带着这个即将辍学的学生又赶回了学校……。

西藏山南琼结县强吉完小学生们放学路上

西藏山南琼结县强吉完小学生们放学路上

  在强吉完小工作的时间里,他几乎没有双休日和午休时间,他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学生身上。经过他的努力,无数个“学困生”变成了“优等生”。

  他不仅言传,更重身教。大扫除时,他和学生一起劳动;公物损坏,他和学生一同修补;学生家庭经济拮据,他和学生一同送去温暖;他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持任何偏见,班级在爱的氛围中一路前行。

  二十几年来,格桑旦增一直坚守在乡村土地上,默默地耕耘,从未停止过。他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让教育改变农村,让每个农村孩子都能受到像城里的孩子一样的良好教育,让每个农村的孩子都有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人生。

  仁增:河水无法吞没的记忆

  仁增,原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党支部副书记、三组组长,琼结县第12届人大代表。

  2013年6月,他抓住国家好政策,结合自己的木工特长成立了“仁增藏式家具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有9名固定员工,其中6人是贫困户。他将合作社年利润的20%拿出来做村集体收入。平日里,村民们找仁增借钱,他也从来没有拒绝过。

  仁增同志生前在担任村干部的这7年期间,他始终把群众当亲人,时时、事事想着群众,把群众的冷暖疾苦,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为群众谋实事,谋利益。先后向上级争取资金200余万,修建河提、水渠、水池、羊圈、购买农用机械等,从自家的积蓄中陆陆续续拿出20.53万元为贫困户修建住房、垫付医药费、供困难学习上学,年前慰问困难群众……自家却欠银行贷款14万余元。

  现在西藏农牧学院上学的村民顿珠,上初中时,父亲索朗顿珠得了重病,是仁增将其送往医院,并垫付了4000元医疗费。索朗顿珠去世后,家里没有经济来源,想让顿珠辍学,仁增得知后,从顿珠初一到大三,资助顿珠近6万元。在仁增的努力下,现在强吉村学龄儿童没有一个人辍学。

西藏山南琼结县强吉村三组村民为远方来的游客敬献青稞酒

  贫困户拉吉卓嘎的家夏天经常受到雄曲河洪水的威胁。仁增看在眼里,他主动找到拉吉卓嘎,表示将帮她家重新选址盖新房。拉吉卓嘎却担忧自己家穷没钱,并且自己的手曾经受过伤,根本不能干重活,丈夫又有残疾,还是仁增帮他在村里谋了一份放羊的职业。仁增告诉拉吉卓嘎:“你什么都不用担心,房梁、水泥由我出钱购买,木工活由合作社来做,雇工的钱也由我来出,保证今年过年让你家搬进新房。”仁增跑县国土局批下拉吉卓嘎家的宅基地,并亲自设计户型,在牺牲当天的上午,他还在为她家挖新房地基的事忙前忙后。

  在他的带领下,强吉三组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2008年,群众人均年收入仅为2300元,2015年已达5600元;集体收入也从2008年的400多元增加到2015年的14万多元。村民们以前住平房现在住楼房,许多家庭都购买了电视、冰箱等高档电器,80%以上家庭都有摩托车、电动车。

  然而,命运永远是难测的。

  2015年12月18日,这对拉玉乡强吉村民来说是一个悲痛而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强吉村民曲吉因父母反对婚事、与恋爱对象多次发生矛盾,遂产生轻生的念头。跳江前,曲吉打电话给家人,曲吉的父亲急得六神无主,便找到仁增。了解情况后,仁增开车急忙朝雅江边赶去。未等仁增近身,曲吉跳入江中。不假思索,为救跳江自杀的村民曲吉,仁增不假思索跳入冰冷刺骨的雅鲁藏布江,不幸被卷入漩涡,在生命最后一刻,他用力将曲吉推出水面。曲吉得救了,他却牺牲了。

  2016年3月9日,中共山南地委追授因营救投江妇女而不幸牺牲的琼结县拉玉乡强吉村党支部副书记仁增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6年6月、7月仁增又获得“中国好人榜”“见义勇为”“敬业奉献”好人称号。

  这就是琼结五位感动山南人物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践行了一名琼结人的感人情怀和崇高誓言,激励着我们每一个琼结人为更加美丽的新时代不懈奋斗,鞭策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琼结篇章无私奉献。他们永远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让我们向他们致敬!(特约通讯员:曲杰)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