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中国人的饭碗】异国田野上的中国新农人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8年12月25日 12:0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伴着一声汽笛长鸣,一列挂载41节车厢,长度超过500米的中欧班列从哈萨克斯坦入境,缓缓驶入中国边境口岸——阿拉山口车站。“一带一路”广受欢迎的同时,“中欧班列”越来越多。返程班列搭载的货物,也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沿着“一带一路”,中国也将自己优秀的农人,与先进的农业技术一道送出国门。在异国广袤的田野上,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代表着身后的这个农业大国,影响着世界农业的发展,开辟着中国农业的未来。

       俄罗斯乌苏里斯克

       乌苏里斯克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小城。早上六点,第二十六幼儿园的厨师达娅,正在为园里的100多个孩子准备早餐。作为当地法定营养餐中必备的食物,一直以来,牛奶都由政府免费提供并严格把关。2017年,一位来自中国的农民——孙先利击败所有竞争者,成为当地四十八所公立幼儿园和小学的牛奶供应商。

       这是远东城市乌苏里斯克自1866年开埠以来,首位获准供应学生奶的中国人。虽然此处距离中国仅有66公里,驱车不过一个小时,但是把孩子们的健康放心地交给一位中国人,却用了152年。

       远东地区幅员辽阔,面积156万平方公里,广义面积达620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广人稀,平均一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孙先利租下了112500亩土地,种植粮食、蔬菜和水果,并建成了年出栏12万只鸡和1100头牛的养殖场。就这样,他开始了在异国的耕耘。

       为了更好的融入当地社会,孙先利还在乌苏里斯克市注册成立了公司,将“中国农场”变为当地企业,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市的政府工作人员,在参观完养殖场后说,我们将继续合作,希望永久采购优质、天然的产品。

       非洲马达加斯加

       从古至今,凡有丰饶,必有饥荒。即便在物质文明极其丰富的今天,非洲,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也依然面临着食物短缺的挑战。至今仍有超过2000万人面临饥荒和旱灾威胁。

       一些西方国家先后向马达加斯加提供过农业援助项目,试图解决当地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问题。时光荏苒,当地的粮食短缺问题却依然严峻。直到2008年,一位中国的农业技术专家来了。

       胡月舫是湖南省农科院派出的援非农业专家,在看到当地粮食那么短缺后,决定留下来,帮助当地农民摆脱困境。没想到,这一帮就是十年。胡月舫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当地农民栽培知识。在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指导下,他带领团队成功培植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的高产杂交水稻种子。目前,已经培植出三个杂交品种,这是中国公司首次在非洲培育出适应当地环境气候特点,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杂交水稻种子。

       马达加斯加总统府农业畜牧部农业总局局长吕西安•拉那利维鲁说,中国拥有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传授给马达加斯加。我们非常赞同在“一带一路”政策框架内发展中马两国合作,成为“南南合作”的一份子,双方互相尊重,合作共赢。

       中国杂交稻每公顷十吨的产量,远超当地每公顷两三吨的产量,引起了轰动。马达加斯加总统埃里·拉乔纳里马曼皮亚尼纳亲自来到试验田考察,他高兴地说,“我们已经被杂交稻的功效说服了,去工作吧,把这个经验和效果推广和复制到整个马达加斯加。”

       自1961年,中国首次派出7名农业专家赴马里种植茶树和甘蔗起,半个多世纪来,中国已累计向非洲派遣农业技术专家近千名,无偿援助上千个农业项目。来自中国的援助从未间断,这在非洲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道,我有一个梦想,全世界有稻田一亿五千万公顷,如果有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长两吨,每一年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可以多养活四亿到五亿人口,这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南半球的澳大利亚

       2013年9月和10月,“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提出。从那年11月起,陈鸿运所在的电商公司开始涉足跨境生鲜农产品贸易,从澳大利亚进口优质牛肉并加工成高档牛排。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西边 160公里的silvebrook farm牧场,是昆士兰州五大活牛集散中心之一。肉牛要出栏,必须通过这里的检验检疫,并且经过七到十六天的安全隔离。经过检验检疫,肉牛将被运到澳大利亚的赫德兰港,那里有全球最大的活牛运输船,每十天就会有七千头来自各个牧场的活牛在此上船,前往世界各地。

       澳大利亚是天然草原面积最大的国家,有4.58亿公倾天然草场,占国土面积55%,却只有2400万人口。这意味着每年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牛羊需要出口。2013年起,澳大利亚的牛肉迎来了一个超级大买家——中国。

       澳大利亚北方肉类合作公司,是澳大利亚本土最大的肉类加工企业。2013年之前,这家公司的销售表单上还没有中国身影,直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一切都在改变。北方肉类合作公司首席执行官西蒙.施塔尔说:“出口中国市场的数量占到出口总量的15%到20%。中国有意愿和全球所有的国家做生意,同样全球的国家也想与中国做生意。我相信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关系,相互寻求更多的机会促进发展和协作,必定会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双赢。”

       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

       西安,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从古至今一直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枢纽。201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邓飞龙说,农业是陕西自贸区的一个重要特色,自贸区的获批,让陕西走在了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内的一大批企业开始着手开拓中亚,包括一带一路沿线的市场。

       早在2015年5月,陕西爱菊粮油工业集团董事长贾合义带着团队来到哈萨克斯坦考察,就被这里辽阔的闲置土地吸引。他当即决定在这里建一个集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园。按照规划,这里将成为爱菊最重要的海外原料基地。

       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州农业局局长阿布杜拉耶夫·阿勒腾别克·塔盖别科夫维奇说,我们非常高兴,在我们这里建造这么大的生产厂、加工厂,对我国纳税,制造了这么多的工作岗位。

       这在当年是哈萨克斯坦收到的最大一笔海外投资,贾合义也由此成为当地最大的农业经营者。

       2016年12月6日,贾合义在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斯坦州建成了该国第一个现代化的食用油加工厂。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出席开工典礼,并亲自按下电钮启动生产。既肯定了“中国农夫”对发展当地农业的贡献,也肯定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对中国农人来说,如今的世界是一片希望的田野。过去,印象中的农民总是勤劳与勇敢,如今,至少要加上探索与奉献。世界那么大,他们不但想去看看,还想去开垦、耕耘,更想去共享收获的喜悦。太阳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会升起,照耀在中国农人脸上,照耀着他们挥汗如雨,照耀着他们谷满粮仓,照耀着他们走出国门,照耀着他们衣锦还乡。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