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杭州以传扬优秀传统文化促乡村振兴 春风化雨润山乡

三农 来源:经济日报 2018年08月14日 10:4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璇山下村的老人们在“晚晴家园”老年食堂吃午餐。 雷雨田摄

  浙江省杭州市通过深挖乡镇文化资源,走出了一条以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的独特道路,形成乡村面貌、产业格局、文旅环境逐渐优化,村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日益提高的新局面

  传承发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促振兴,是浙江省杭州市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如借力美食文化,以文化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改变乡村面貌、产业格局;打造老年食堂,以孝道文化培育公民意识,为美丽乡村添一抹温情;继承优良传统,以“文武”文化提升村民素质,净化乡风助推稳定发展……杭州市深挖乡镇文化资源,因地制宜,给出了不同的建设方案。

  产业融合有味道

  塘栖古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京杭古运河畔,记者走进古镇内的“百年汇昌”门店时,非遗手艺传承人、杭州百年汇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虞铭制作的泛着浓浓糯米清香的糕点刚出炉,精细绵柔的口感出自祖传的秘方技艺,这是他款待客人的“下午茶”,也是他引导人们走近传统文化、品味乡村美食的“铺路石”。

  “我们制作的五花大肉粽,猪肉选料非常讲究,必须是一层皮、两层肥、两层精。一锅放100个粽子,煮三四个小时,让肉的香味和绍兴酒、大米、竹叶的香味充分融合在一起。”谈起用传统手法制作的乡村美食,虞铭滔滔不绝,“这些美味只有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才能发挥到极致,工业化虽然能提高产量,但流水线生产很难体现传统精髓”。

  在立足乡村、保护传承上,虞铭与“百年汇昌”奉行着一贯的坚守。像“百年汇昌”一样的传统老店,在塘栖古镇不止一家,塘栖水北街边,聚集了一批恪守传统技艺的老字号。

  为了建设宜游、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塘栖古镇充分利用自身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美食文化传统,完好传承,创新发展,就地转化为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迅速改变了古镇的乡村面貌、产业格局、文旅环境。曾经以工业镇为人所知的塘栖,现在已经成为杭州乡村振兴的名片,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传播爱心有温度

  萧山区河上镇璇山下村选择弘扬孝道文化、培育良好家风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抓手。

  据统计,璇山下村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70岁以上的低保、残疾人士共有55位。这些老人的子女忙于工作无力照顾老人,午餐问题成了老人们共同的难题。

  今年3月,璇山下村正式创办了“晚晴家园”老年食堂。村主任孙国刚介绍,“‘晚晴家园’主要解决老年人中午吃饭问题,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养”。食堂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每餐提供一荤两素一汤,老人只需交2元钱,其余资金来自区民政局补贴和村民自筹。

  80多岁的徐爷爷说,“我一周来这里吃5次饭,跟大伙一起吃吃饭、聊聊天,很开心”。记者赶到时,食堂内正聚集着20多位老人,大家一起吃西瓜、拉家常、看电视,其乐融融。

  在“晚晴家园”的筹备过程中,璇山下村全村踊跃捐款捐物,大到冰箱灶具,小到柴米油盐。张贴在食堂门口的捐助名单详细记录了捐建情况——村民瞿亚芳捐款3600元,村民孙国刚捐电视机1台,村民孙仙元捐红砖200块,村民瞿爱招捐味精1箱……“大家都很支持。今天你捐一捆菜,明天我捐一袋米,后天他捐一桶油,刚开始老年食堂就是这么运作起来的。”孙国刚介绍。

  村民尊老敬老之心还体现在志愿服务中。食堂大院的爱心公示栏里,展示出当月的志愿者服务日程表,这支多达数十人的志愿者队伍,用行动为老人奉献着爱心和孝心。志愿者黄大姐告诉记者,他们有个QQ群,谁有空就在群里喊一声,大家一起来食堂做饭洗碗、打扫卫生,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璇山下村以“晚晴家园”为平台,弘扬、传承孝道文化,整体提升了村民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村民们坚守尊老敬老、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让乡村更温暖、更宜居。

  乡村生活有幸福

  从过去的“环境脏乱差”“一有矛盾就打架,一有纠纷就斗殴”的“打架村”,到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全国民主法治村、省级文明示范村,临安区板桥镇上田村的巨大变化,为乡村振兴的实践贡献了新样板。

  乡风乡貌的转变得益于上田村对“文明教化”的重视。据悉,上田村文化底蕴深厚,村中心广场后方的山坡上,印刻着“茶香竹海,文武上田”八个鲜红醒目的大字,村党总支书记潘曙龙介绍,“书法和武术是上田村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祖传的十八般武艺在2012年还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为了强化传统文化对人心凝聚、素质提升、环境改善的积极作用,上田村打造了集党建、文化、休闲、娱乐、文明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建设了中心广场、村史廊、成就廊、励志廊、书法廊、武术廊、老年活动室等德治教育载体,还组织文艺队、书法协会、国术团、志愿者服务队通过法治书法作品展、武术表演、文艺汇演等形式,让村民在寓教于乐中提升文化道德素质。

  “我一有空儿就来这里写字。”81岁的钱万盛是村里有名的“书法家”,他带记者走进村民茶余饭后挥毫泼墨的书法室,满墙悬挂的都是村民们的书法作品。钱万盛介绍,村里的书法协会目前已有160余名会员,既有13岁的小孩子,也有91岁的老人家。

  此外,上田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作了新时代的“上田村训”——“爱集体、正德行、敦孝悌、睦乡邻、怀善心、尚学业、务勤奋、正财道、持节俭、重修养、交良友”。潘曙龙介绍,“每当上田村的小伙子娶媳妇,都要在文化礼堂举行新人礼,新人与全村村民见面,诵村规、唱村歌、向父母敬茶、作孝敬承诺。除了新人礼,上田村村民有了新生儿或孩子正式入学时,也会举行隆重的仪式”。

  上田村村民以传统文化修身,以村训村规律己,在潜移默化中传承历史文化,弘扬传统美德,文明素质大大提高,全村风气全面改善,形成了文明法治、稳定和谐、团结一致的发展新局面。在村委会的带领下,上田村依托生态环境优势,将茶叶产业作为全村支柱产业,据统计,全村人均收入从2005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了2017年的近3万元,足足翻了6倍。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