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破解农产品“卖难”需找准产销对接发力点

三农 来源:央广网 2018年06月14日 17:0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眼下正值蔬菜瓜果上市旺季。近期广东、海南的芒果、菠萝,云南、贵州的部分蔬菜,江苏等地的甜瓜等相继出现“卖难”。

  鲜活农产品为何在产地“没人要”,而在城里的菜市场上价格却并不便宜呢?如何在生产和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影响呢?

  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徐春晖: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如今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逐年提高,销路问题也随之而来,农产品的局部“卖难”已成连年出现的“老大难”。就今年来说,年初就有西红柿、辣椒、土豆、苹果滞销的声音,随后洋葱、大蒜滞销情况更为明显,随着夏季水果的大量上市,近期海南荔枝、芒果、菠萝等热带水果再度出现价低卖难的情况。

  令人困惑的是,一边是“丰产”的农民满面愁容,丝毫没有“丰收”的喜悦;另一边是城市中的民众抱怨自己身边果蔬价格太贵。市场陷入“农民卖难、市民买贵”的怪圈。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当前的市场存在三大症结:产业链条不健全,产销信息不对称,管理体制不完善。

  回头来看,导致近年来农产品出现“卖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市场的需求量预期估计不足、农民盲目发展产业是其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盲目种植有可能造成供大于求,只种植而忽视了市场销售环节。其实,我国农产品的滞销,除了天气因素影响外,更多原因还是产销脱节。由于获取市场信息的通道闭塞或对市场行情预判能力不足,农民容易受当前价格引导进行盲目种植,造成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从而导致价格大跌却仍然无人问津的局面。此外,仓储、加工及冷链物流储存能力不足和农产品的供需结构以及管理体制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来看看国外是如何打破农产品滞销困局的。

  美国充分利用合作社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合作社的仓储能力和运输能力正好弥补了中小农户在这两方面的短板。

  日本借助多渠道销售农产品:农产品直销、农产品宅配、农产品配送、集配模式、连锁超市模式,这五大销售渠道完全承包了日本农产品销售任务。

  荷兰活跃着大量农业合作组织和涉农团体,通过开展农业互助合作,建立了一套高效、灵活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同时,荷兰还在农业生产各个环节都引入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

  面对农产品市场的风云变幻,要想破解农产品滞销卖难这一大难题,各方必须形成“合力”。

  作为农户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品牌创建,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品牌农产品,在绿色无公害食品的方面下功夫,更好地和市场对接;

  二是有关部门一定要加大市场信息发布力度,瞄准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

  三是有关部门还要继续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和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加快农产品冷链、制冰、分拣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短板,推动农产品加工发展;

  第四,应建立大宗农产品产销联动机制,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发展订单农业,探索拍卖交易模式,推动开设农产品收入保险,做好营销和生产对接服务。

  面对农产品的“卖难”,扶持帮助并非是长久之计,过度的“悲情营销”也是一种伤害。各方还是应该形成合力抱团发展,共同拓展销售渠道,借助科技的力量,做大做强品牌,破解农产品“卖难”怪圈,让农户真正实现丰产又丰收。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