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麦田里的守望者 合作社让小麦机收发展事半功倍

三农 来源:央广网 2018年06月06日 17:4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广网北京6月3日消息(记者李鑫 商丘台刘悦 姜楠)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河南省商丘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每年的麦收时间,当地的农机手们非常忙碌。刘俊雅是一名从事农机作业二十多年的农机手,在党的好政策的引领下,从最开始的一台农机到注册资金72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他走上了致富路,同时也见证了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

  刘俊雅:那个时候还全部都是用人工割的,刚刚开始有卖手扶拖拉机和收割机的时候,我就感觉收割机可能要比人工的要好的多。

  说话的叫刘俊雅,是河南商丘林河店乡的一名老农机手。早在1992年,他第一次接触农机的时候,他就认准了机器收割应该是未来收割的一种主流方式。

  刘俊雅:那个时候我二十三、四岁,光想试试这个农机的功能啥样,结果收麦机往上面一放一装,下面的老百姓都挺认可的,都说割的比人割的还好呢。

  第一次接触的农机,是手扶拖拉机,刘俊雅凑钱买了一台,从那以后,每年的春耕和麦收,他是村里备受欢迎的人:今天去这里收,明天到那里收,各家各户炒几个菜款待他,一个多月都不用自己做饭。

  2005年,一台联合收割机从村头经过,它的块头很大,吸引了刘俊雅的注意。

  刘俊雅:看一下山东跨区作业过来的,看收的效果和速度,感觉的比这种背扶机要好的太多了,就想着借钱挪钱也想着把这个机器给买了。

  由于极强的敏感度,刘俊雅总是走在村里人的前头。

  刘俊雅:那时候联合收割机贵,我买头一个联合收割机是在2005年。2005年福田金旋风2000联合收割机都划8万块钱了,那时候在农村8万块钱是天文数字啊。

  购买了收割机后,刘俊雅在周边地区开展了机械耕、种、收一条龙服务,效果非常不错,当时咬牙买收割机所花的钱,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赚了回来。

  刘俊雅:那个时候收割机少,活儿比较多活儿也好干。那时候都是争着用,排着队用,农机局组织的跨区作业队,农技校校长带队去南阳、信阳、驻马店跨区进行作业。

  那时候,在河南的一些地区,已经出现了种植合作社的概念,刘俊雅就在想,如果也有农机合作社,会不会像种植合作社那样,形成规模效应,赚更多的钱呢?但是,成立农机合作社,关键要有一定的农机数量,一台8万多,难度太大了。

  就在刘俊雅惆怅的时候,2007年,商丘市开始实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这个政策的鼓舞下,刘俊雅做了第一时间的申请。

  刘俊雅:我买第二台机器的时候就享受补贴了。补贴的情况还是可以的,那时候农机局配合的都挺好,把该给的都给了。

  借着政策的东风,很多人购买了农机,刘俊雅有了成立合作社的基础,2012年,在他的牵头下,诚信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他们的集团优势显现了出来。

  刘俊雅:俺都是出去跨区作业,成立农机合作社就是出去能够组成团,机手组合在一块好干活、方便,有领队的,有带车的,有联系业务的,所以在我们合作社带领下的机手不用操很大的心。

  在集团化的操作下,一个村庄的麦收不到2天,刘俊雅和他的农机手们,走到哪里都备受欢迎。

  刘俊雅:一块到那里去就有活干,有钱挣。比单独出去跑要好的多。社员收入提高了,一个麦季能挣个两三万块钱。年收入四五万块钱吧。

  刘俊雅说,自己与农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如今悟出一个道理,想法要超前,思维要活跃,农村天地既能容纳汗水,也能容纳智慧,它的空间是广阔的。至于自己的农机合作社,不仅使得机收事半功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前途也是光明的。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