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挖个沟就能让每亩地多挣好几千?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7年12月13日 14:2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稻…共作早就不新鲜了。不过...

  稻田新模式

  在贵州省乐山镇,稻鱼共作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但这次稻田里养出的鱼却让大家不敢相信。

  在传统模式中,村民养的鱼最大也就5-6两,而新模式养出的鱼能达到一斤多,一亩地能产65公斤,是传统产量的4倍多。

  ▲传统模式养出的鱼

  ▲新模式养出的鱼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养,差别怎么这么大?

  这来源于一种新模式,新模式的关键就在于水深!

  这是姚俊杰团队花了5年时间研发出来的双田埂模式,直观表现在他给稻田做了个大手术。

  不仅将稻田的水深从20厘米增加到30厘米,还在周围增加了一圈鱼沟。鱼沟上宽1.6米,下宽80厘米,深度60-80厘米,土层允许条件下,可以挖1.2米深。传统稻田一亩地的水体量只有100立方米,新模式将水体量增加到了250-300立方米。

  原来鱼只能在20厘米深的稻田里活动;现在,不但稻田里的水加深了,而且还有水更深的鱼沟,还怕养不大鱼?!

  这种把鱼沟建在四周的新模式,一来是为了养鱼方便,二是能把种养殖区分开,不影响水稻生产。这样一来养鱼时间增加,投入的鱼苗也可大可小。

  大小随意但数量有限,当地养殖户为了养出生态鱼,一亩地里只养150尾,因为天然饵料只能供这150尾鱼食用。

  同样的道理,每亩小龙虾的产量也只要求为220斤。这样才能让鱼虾吃饱吃好,而且吃的都是天然饵料。

  新模式在收获时间上也与传统方法不同,新模式养鱼可以分两次上市,捕大留小,品质上乘,每亩可以为稻田增加4000元效益。

  水稻收割后,加水让小龙虾重新回田,形成天然捕食场。9-11月让小龙虾自繁自育,12月中旬最后一次起捕,捕大留小,为稻田增加5000多元效益。

  如今山区稻田的养鱼新模式已在贵州省遵义市多个地区推广,生态价值明显。

  创新才能发展,继续祝大家高产高效!(CCTV科技苑)

 完整视频看这里》》[科技苑]山区稻田也能养出大鱼了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