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农业部:种业人才“红利”逐步显现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7年10月13日 13:4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10月13日上午,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农业部种子管理局局长张延秋介绍了农业部在推进种业创新方面的工作成效重点。

  一是将分散的科研力量组织起来。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成立了由院士领衔的攻关专家委员会和攻关联合体,汇集了全国103家优势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180多位权威专家,聚焦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了种质发掘、品种检测、商业化育种、品种测试四大平台,有效整合种业优势资源、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协同创新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三年来,共鉴定创制抗病虫、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的绿色优质玉米、大豆种质资源800余份;创制出抗赤霉病小麦育种新材料和新型玉米自交系180多份;选育出节水抗旱、抗赤霉病小麦品种25个;抗倒伏、耐密植的机收籽粒玉米品种8个;优质高产大豆品种12个。

  二是把科研人员创新的积极性调动起来。2014年以来,农业部会同科技部、财政部、人社部、教育部在全国开展了种业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和人才发展试点工作,通过提高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比例,科研人员创新收入更多了、干劲更足了。例如,广西农科院将水稻品种转化收入的70%奖励成果完成人,去年有两名完成人收入达到了百万元,这是过去从来没有的。这样的做法,就使科研人员为企业选育品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两张皮”问题在种业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出台种业人才流动政策,通过人才引进、兼职、挂职等形式,促进了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种业人才“红利”正在显现。近两年来,约有300多名种业科研人才从科研单位向企业流动。通过改革,“锁在铁皮柜”里的科研成果得到了有效转化,目前有2.7万项专利、品种等成果在国家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上展示,已签约交易额超过2.1亿元。通过改革,把科研的力量组织起来,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种业科技创新注入强劲的动力。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