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刘东生:中国已实现荒漠化土地零增长 愿将“中国经验”与世界分享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9月14日 09: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影响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就目前中国荒漠化治理、今后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话题,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这样说。

  荒漠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中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在近日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

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11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11日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发言。

  刘东生认为,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运作、社会参与,成了中国治沙的一种经验和模式。在社会参与防治荒漠化的能动性中,企业以科技为先锋,扮演着主题角色,不仅有资金投入,且实干精神可嘉,创新理念先进,发挥的作用很大,取得的成效可观。在筹集资金方面,应调动全社会力量。

  中国的荒漠化地区中,特别是西北荒漠化地区,荒漠化程度比较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并重、治沙与治穷共赢的防治荒漠化道路。

  刘东生表示,中国已经实现了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的目标。上世纪末与目前相比,中国由荒漠化面积每年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242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每年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每年缩减1980平方公里。这就是我们在多年的防沙治沙所取得的伟大的成效。可以说,这是历史性的转变。实现了“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可治理沙化土地50%以上得到治理。到2050年,使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全部治理。

  荒漠化是多年自然形成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是影响的因素之一。比如沙尘暴天气,来源就是土地的荒漠化。历史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左右,中国北京等地区,每年沙尘暴达几十次;进入21世纪,每年沙尘暴的次数是10次左右;近两三年内,沙尘暴次数有所减少,大概有两三次。

  刘东生说,气候变化与荒漠化防治,是当前国际社会全球共同关注的诸多重大问题中的两个主题,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操作机制。中国沙尘暴的次数之所以逐年减少,这是国家多年来防沙治沙的功效。当然,这些荒漠化地区将来在国家的荒漠化治理中,仍然需要倍受关注。

  在防治荒漠化问题中,机制的建立同样是关注的重点。《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秘书处执行秘书莫妮卡·巴布表示,机制将促进土地退化零增长的实现,也会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要完善合作机制,只有在机制建立和建成的基础上,国际合作才能更好的开展。” 刘东生指出,“中国提出‘一带一路’防沙治沙机制,是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机制的前提下,所推出的一项具体行动。这项行动有利于公约秘书处在防沙治沙方面的重大决策,也将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决不会分散联合国在防治荒漠化方面的权威。”

  对于防治荒漠化全球零增长目标,中国将采取哪些行动?刘东生认为,在今后的行动中,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是靠政策。在原来政策的基础上,根据荒漠化新情况的出现,及时做出新的改变。二靠科技。中国在荒漠化治理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离国际荒漠化目标的要求还很远。三靠防治。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出防沙治沙的国家,但中国的防沙治沙离不开国际合作。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推出了自己的荒漠化治理模式,其模式在全世界来说是最好的。近些年来,许多国家在荒漠化治理中,都很好的借鉴了中国经验。现在更重要的是,要把中国防沙治沙的经验推广到其他国家去,让其他国家更好的借鉴“中国经验”。

  所谓的“中国经验”,比如,中国推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建设39年来,防沙治沙实现历史性突破,遏制了荒漠化扩展趋势;塞罕坝55年来,从黄沙荡荡,一望无际的荒漠地带,由一棵树的发现建造成百万亩林海等。

  刘东生表示,中国作为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主席国,将继续采取行动加快荒漠化防治,本着各方携手原则,推动建立“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借双边、周边合作的平台,中国愿意将多年实施的大工程、防沙治沙成功的“中国经验”,向全球一一做推介,与世界分享。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