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鄂尔多斯:左手经济右手生态融合发展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9月08日 16:3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2017年9月8日的鄂尔多斯,天朗气清,满城花海满城树。

康巴什一角

康巴什一角

  在经济高速发展,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全区领先,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国中西部城市前列的同时,这座城市左手经济,右手生态,坚决守住生态底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一次次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一次次上演生态逆袭的传奇。

  治沙路上多措并举、矢志不渝

  历史上,受十年九旱客观规律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鄂尔多斯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鄂尔多斯市8.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毛乌素沙地、库布其沙漠占总面积的48%,荒漠化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3%。气候干旱、生态脆弱,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鄂尔多斯人由惧怕沙漠走向与沙漠抗争,由防治沙漠走进开发沙漠,由探索沙漠开始利用沙漠,从沙漠肆虐中的弱小者成为主宰沙漠的的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鄂尔多斯历届党委、政府带领蒙汉各族群众,将生态建设作为鄂尔多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一代接一代,矢志不渝,艰辛努力,在漫长曲折的生态建设道路上,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全面融合的绿色发展新路子,成为中国西部生态治理模式的典范。

  在鄂尔多斯地区流传很广的一首新民歌,比较真实地反映了60年来的生态变化:“20世纪50年代,风吹草地见牛羊。60年代,滥砍滥牧乱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21世纪初,产业链上做文章,人沙双赢奔小康。”

  20世纪50年代,鄂尔多斯的“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政策,以蒙古族牧民宝日勒岱为代表的一大批农牧民群众,在毛乌素沙地掀起了一场绿色革命,铲除醉马草、兴沙治林、兴建草库伦,改变了牧区的落后面貌,为牧区“建设养畜”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恢复自然植被、延缓土地荒漠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0年,鄂尔多斯提出了禁牧休牧轮牧、舍饲养殖,改变了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1.0068亿亩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全市禁牧、休牧面积分别占到总面积的52.4%、47.6%,60%的牲畜实现舍饲养殖,40%实现半舍饲养殖。

  2007年鄂尔多斯的“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将农牧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在禁止开发区,大力度转移农牧民,推动生态集中恢复;在限制开发区,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新牧区;在优化开发区,建设新农村,生态建设实现由分散治理向集中恢复转变。从根本上解决了草、畜、人及发展之间的矛盾,使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

  目前,已建成生态自然恢复区2.3万平方千米,累计转移农村牧区人口41.7万人。

  生态建设反弹琵琶,逆向拉动

  人一旦明白,沙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绿色交响曲就会萦绕在沙漠之中。

  “反弹琵琶,逆向拉动”,是鄂尔多斯生态建设的创新之举,它使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相融合,绿了荒漠,富了百姓。大批治沙标兵和企业排头兵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东达·蒙古王集团、伊泰集团、亿利资源集团、天骄公司等。还涌现了乌日更达来,治沙女杰王果香、全国劳模殷玉珍等大批造林模范和先进群体。一个人人参与生态建设,共同关注生态环境的氛围正在鄂尔多斯兴起。

  “十五”以来,鄂尔多斯特色的沙产业体系,在西部生态恶劣地区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沙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的新路子。鄂尔多斯市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行了集体林木划拨到户、小流域治理承包到户、“五荒”治理拍卖到户等生产责任制,同时实行两权分离、分户治理经营,相继制定出台了“个体、集体、国家一齐上,以个体为主”“灌、草、乔结合,以灌草为主”“谁造谁有,合造共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鄂尔多斯人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延长林沙产业链条,促进林沙产业发展,形成了“五化”(林板一体化、林纸一体化、林饲一体化、林能一体化、林景一体化)“三品”)饮品、药品、化妆品)的总体格局,初步构建起以人造板、造纸、生物质发电、饲料、食品、药品、化妆品加工和生态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体系。

  目前,鄂尔多斯建成了林沙产业原料林基地2900万亩,规模以上林沙企业20家,响沙湾、恩格贝、巴图湾、七星湖、风水梁、碧海阳光、黑仡佬湾等一批生态旅游景区。林沙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

  在《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中的中国荒漠化成就展上,鄂尔多斯林沙产业优品汇展区内葡萄酒品鉴区、沙棘汁展区牢牢吸引着国外的参观者,在鄂尔多斯干旱半干旱的土地上因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酿出来的葡萄酒获得了外宾们的点赞。“被称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占鄂尔多斯市土地面积的48%,沙棘是治理砒砂岩的先锋树种,不但能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开发沙棘产业,既可以增加农牧民收入,又能拉动生态建设,可谓一举两得。”天骄沙棘公司董事长李云飞向外宾介绍着沙棘产业。

  左手经济,右手生态融合发展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的1/4,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绒都;煤炭探明储量约占全国的1/6;稀土资源得天独厚,高岭土、天然碱、食盐、芒硝、石膏、石灰石、紫砂陶土等资源储量巨大,已探明稀土高岭土储量约占全国的1/2;探明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的1/3,世界最大的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位于境内。

  党的十八大以来,“煤海”鄂尔多斯市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延长资源型产业链,壮大新型煤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新经济”,打造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新产业体系。“过去我们抓住了资源开发的机遇,今后我们要做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者。”鄂尔多斯市委书记牛俊雁说。

  鄂尔多斯一方面全力延伸资源型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配套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让“老树生新枝”;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生物科技等产业,着力在创新产业、提“能”升“量”上下功夫。

  目前,鄂尔多斯以11个工业园区(开发区)为布局载体,已打造形成清洁能源、现代煤化工、特色装备和汽车制造、建材冶金、绒纺、服务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在现代服务业领域,“云中艺城”艺术大数据、万家惠欢乐世界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投入运营,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鄂尔多斯国际创意文化大会、美丽乡村旅游节等一批品牌节庆活动成功举办,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天津港、天津物产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电子商务交易量成倍增长,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现代服务业花开多枝、蓬勃发展,“洼地效应”凸显。

  在这样的发展中,鄂尔多斯的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深入推进。完成林业生态建设150 万亩、草原建设743 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80.5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7%。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1.8%,优良天数达到321天,城市核心区夏季平均气温21℃,是我国北方最佳避暑旅游度假地之一。

  人在花中走,城在林中起,今日的鄂尔多斯面对被国外专家比喻为“地球癌症”的荒漠化沙化,探索出了一套绿富同兴的长远发展之路,这一伟大成就现在已成为美丽中国影响世界的重要窗口——这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的充分肯定和积极实践。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