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造血”功能,穷村如何增强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观察之三

三农 来源:浙江日报 2017年08月03日 09:4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日前,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到2019年底,全省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薄弱村,尤其强调要增强集体经济薄弱村“造血”功能。

  发展不平衡、村级负债重、政策难落实……各地薄弱村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少,使得穷村的“造血”功能普遍不强。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各地发展集体经济,围绕“如何‘造血’”下足了功夫。

  如何迈出“造血”第一步

  说到发展集体经济,许多人往往首先想到兴办企业;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村集体靠的却是物业经营。造厂房、买店面成了许多穷村迈出的“造血”第一步。

  事实上,早在2012年我省就曾出台政策,鼓励村集体经济发展物业经济,并每年给予8000万元财政支持。“然而,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单单有钱还不够。”省农业厅经管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发展物业经济所需的用地指标也是一道不小的槛。

  各地建设用地指标本就紧张,如何才能保障村集体发展的用地需求?平湖市想到了一招:由政府引导村集体,主动退出那些“小、散、乱”的集体物业,腾挪出用地指标。

  正是凭着这一招,平湖市腾出了集体建设土地500多亩,这些指标全额用于集聚抱团建设项目。之后,平湖又采用“飞地”模式,将500多亩指标集中落地到标准厂房建设最迫切、集体收益最高的平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过去,一些地方的村集体发展物业经济大多就在本村,好一点的也是在镇上。”平湖市农办副主任金莉说,这些地方大多发展潜力有限,自然租金回报也较低,而“飞地”模式有效解决了“好不容易抱回的老母鸡却不会下蛋”的窘境。

  为帮助村集体抱团建设高标准物业项目,平湖市财政还对参与“飞地”项目的村给予资金补助,每个经济薄弱村每村补助金额120万至200万元,每村每年3万至50万元的贷款融资贴息,同时加大税收减免扶持力度,对“飞地”抱团联建项目实施中用地、审批、使用、建设和物业经营过程中涉及的国土、规划建设、地税等8个主要职能部门的34项税费,能减免的一律减免,不能减免的采用先缴后奖的方式,地方所得部分全额奖励到村。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已建成的3个“飞地”抱团项目所需217亩指标全部通过复垦集体存量低效建设用地解决,复垦置换土地上原零星物业年集体收入仅248万元,集聚后产生年集体租赁收入2477万元。短短数年,平湖不仅全面消除了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且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平均达到155万元。

  村集体不当简单“包租公”

  在常山县白石镇,当地7个薄弱村抱团成立了宣丰农村建设投资公司,着手在镇里建商贸中心。虽有一年几十万元的租金收入可以预期,但镇党委书记刘新龙却说,即便物业造完了,也不能单单坐等着收租金。

  “要增强‘造血’功能,村集体就不能总是‘等、靠、要’。”刘新龙颇有感触地说,“就以我们白石镇为例,正在建设的村集体经济项目全靠县里给的3000万元水库移民补偿资金。如果我们仅仅是用来收租金,就不算把这笔资金真正用好了。”

  前不久,宣丰公司与泰隆银行进行对接“物业贷”,即把在建的物业预期收入作为贷款抵押物与银行签订协议,获得了1000万元的授信。

  除了用来融资,刘新龙更把物业看作是一个大平台,正谋划着做“农业”的文章。“首先我们要破解农产品的包装、冷链运输难题。”他说,早在2016年3月下旬,公司就与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签订了协议,计划在物业项目中合作开展浙西绿色农产品中央仓项目,建设白石无公害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平台。

  物业项目、光伏项目、农业项目……各级财政对薄弱村的扶持越来越多,各类强村项目在偏远山村落地,给村集体带去了收益。更令人欣喜的是,薄弱村有了收入,却没有就此止步。

  在宁海县力洋镇,海头村村集体早在前几年就建起了标准厂房,如今单单租金收入一年就达到12万元。正是靠着租金收入,去年村集体又搞起了农业项目,流转土地20亩,引导村民种植盆栽菊花。

  “我们出技术出苗种,由村民来种植。” 村支书庄允肖说,村集体以每盆5.8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来菊花再卖出去赚取价差。他算了算,靠着卖菊花,去年村集体又多了20万元收入,而村民也能有每亩将近1.6万元的收入。

  招引能人回村挑大梁

  “村集体经济能不能自己‘造血’,村里有没有能人是关键。”负责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多年,金华市婺城区农林局副局长严东生坚信,一个或几个能人往往就能带活一个村的集体经济。

  让严东生有如此感触的是多年前发生的一件事——2013年,琴坛村村干部们提出了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的想法。当时,许多村民都觉得在他们这个穷乡僻壤搞旅游是异想天开。

  那年国庆假期,前任村主任张明华见实在动员不了村民,就自己在村口支起摊,一边做麻糍一边吆喝。7天下来,竟卖了5000多元,让村民们咋舌不已。“我可不是为了赚钱!” 张明华说,他就是要做给大家看,让村民知道村里发展旅游完全可行。

  如今,琴坛村的集体经济有了不少起色,可张明华却并不满意。在他看来,村集体占了干股的民宿开发公司只能算是不温不火。于是,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他主动退了下来,他说自己要全心全意搞民宿,把村集体的收入再带上一个台阶。

  严东生说,婺城区今年又进一步配强村级班子,尤其注重培育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人。在刚刚完成的村两委换届中,一大批在外创业的年轻人回到村里,进入了村级班子。以琴坛为例,张明华的接班人孙小宝同样在外创业多年。

  “让能人回村,既需要情怀,也需要有激励机制。”省农业厅经管处有关负责人说,新出台的《意见》提出要实施经营管理绩效与经营者收入挂钩,明确了“基本报酬+绩效考核+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村干部报酬补贴制度;同时,为稳定村级财会人员队伍,也要求按规定配齐配强农村集体资产专管员,落实其基本工资报酬和待遇保障。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