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记者手记】我亲眼目睹一个村庄被掩埋——祈福茂县 温暖彼此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7月05日 08: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消息,24日早6点,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突发山体垮塌,一百多人失联,近一个村庄被掩埋……

  这是我最早了解到的关于受灾现场的情况,之前拍过山体垮塌节目,我知道,虽然黄金救援时间是72小时,但是山体滑坡由于是带石块和泥流塌方体,很难有空隙,所以救援时间更紧迫。

  如果要拍摄,就要抢时间!看到消息后,跟主编简单进行了沟通,并且,得到制片人的批准,我跟摄像董原舒定了当晚飞成都的机票,于凌晨一点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此时,社会车辆已经不允许开往事发地,由于事先与消防部门取得了联系,我们得以第一时间通过救援通道连夜赶往受灾现场,到达距离事故现场大概5公里多的地方,也就是松坪沟的景区入口,我们被告知只有挖掘机等救援设备车辆可以进入,其他人员只能步行,我们徒步近两个小时到达现场。

  听住在周围的老乡介绍,塌方体携带的石块从山上滚落下来,石块跟石块碰撞一起擦出巨大的火光,冲向河对岸,几十秒的时间村庄不复存在;突然想到一个词,电光石火,说的大概就是一瞬间的冲击力造成的景象吧。

  尽管之前见过山体垮塌现场,但是看到那些滚落下来的巨大的石块,还是被震撼到了,几百吨重的石块在现场到处都是,这些大石块连挖掘机都很难挖开,太大的石块只能采取爆破的方式,这也给搜救工作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在其中一处搜救点,通过搜救犬和三台生命探测仪探测,确认在2米到6米范围内有生命信号,所有在场人内心振奋,救援总指挥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挖下去,但是现场塌方的石块和泥土太多了,两台挖掘机和救援人员配合,持续挖了七个多小时之后,最终生命探测仪再也没有探测到生命迹象,失联家属主动放弃了搜救挖掘。家属告诉我,谁都想自己的亲人能入土为安,但是挖了这么久,他实在不忍心再让这些救援人员继续透支体力了,实在不忍心再浪费救援力量了。

  七个多小时的救援,我一直在现场记录,我看到救援人员用生命探测仪一遍遍测信号,用手扒土喊话;我看到叫辛巴的搜救犬,因为连续数十个小时的奋战,最后累趴在救援现场;我看到拉伤大腿一瘸一拐不停颤抖仍不离开现场的救援战士;我看到强忍眼泪坚持救援到最后,其实他的亲人已在此次事故中失联的特警,我也看到了两天两夜在现场不肯离去、寻找主人的小白狗,而它的主人很有可能已不在……

  我看到了对生命的敬畏,我触动我也想落泪,但是要忍住情绪,大学新闻采访课告诉我们,遇任何突发状况,要保持客观,冷静陈述,冷静不是冷漠,所以我收起眼泪,把悲悯放到节目里,把情怀用正能量记录出来,把现场的情况客观展现出来。

  正常情况应该当天拍摄新闻回传北京,但是山体垮塌不同地震,一旦掩埋被困人员的生存希望很小,事故发生后,央视以及地方媒体“狂轰”现场,如果一天之后再发一些公众都知道的“新闻”那就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我跟摄像董原舒商量了一下,决定当天拍摄完连夜加班传回专题,我表达了这个想法,制片人当即表示同意并给予支持,主编让李海洋后期接片协助我,后期组组长李建广安排两位后期魏林轩和王佳楠待命,一旦节目回传北京,两位同事同时进行后期…后方给予最大支持,真的有种团队作战的荣誉感!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今晚就是躺着趴着也得完成任务;拍摄结束回到消防指挥中心7点多,当晚22:40出稿,半小时后主编立刻审稿传回,开始剪片……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跟摄像老董约定好分工,每剪出一段摄像老董拿着去中国移动的抢修点回传,我留在指挥中心继续剪片,老董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加了一夜班”;终于在破晓时分,把成片(分成4段回传)传回北京。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的我,第三天早上我反而没有疲惫感,声音高亢、吃不下早餐,难道这就是累到极致情绪反而越来越高昂吗?在此要感谢陪伴我加班的风油精童鞋......

  回北京后,我和摄像老董体验了一次变回“动物”的感觉,因为紫外线太强我们晒脱皮了,蛇蜕皮是为了生长,我们“蜕皮”是成长。

  从6月25日凌晨6点多徒步进入现场,到26日早7点成片传回北京,总共用了24个小时,到26日晚节目播出,总共不超过48小时。这次灾区报道对我来说,除了意志和身心考验之外,最大的考验不是赶时间,而是我要如何把现场艰苦的救援和一往无前的精神展现出来。

  如果不是这一次灾害,新磨村仍然欢歌笑语;如果不是这一次垮塌,他们或许正打算把成熟的花椒卖掉,如果不是这一次天灾......

  心疼,我的同胞;祈福,家人安好!(CCTV聚焦三农 记者:吕军岩 摄像:董原舒)

  浏览详细精彩内容: [聚焦三农]直击四川茂县山体垮塌灾害救援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