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这里的鱼儿会“跑步”

三农 来源:农民日报 2017年06月26日 08:1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俞冲本报记者朱海洋

  鱼还能跑步?在浙江省长兴县金宇特种水产养殖基地里,就有这种“神奇”的鱼。只不过,这条25米长的“跑道”是股水流,依靠一侧的推水增氧装置,使水体实现循环流动,在20亩水塘中,共有三条。所养殖的黄颡鱼和锦鲤鱼争先恐后地逆着水流不断摆尾,好似在“跑步健身”。基地负责人赵金标告诉记者,目前,5万斤锦鲤已进入成熟期。

  这种养殖方式,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清洁、高效。记者了解到,随着水流,鱼儿的排泄物和残余食物会不断被推送至集污区。每隔一段时间,利用吸污装置将沉淀的污染物吸出来,就可以回收制作成极好的有机肥。在集污区里,赵金标还种上了水葫芦,以及养殖鸭嘴鱼等滤食性鱼类,专门用于净化水体。

  “经过净化后,水体可达到Ⅲ类水标准。”赵金标坦言,过去为了追求效益,一味高密度养殖,大量的鱼类粪便和残留食物,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污染不断严重,整个养殖基地臭味熏天。而现在,小水体养鱼,大水体养水,尾水实现零排放。得益于这个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赵金标的锦鲤鱼产量提高不说,还能实现生产成本的降低。今年,他又扩建了4条新“跑道”。

  长兴是浙江淡水鱼出产区之一,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5万多亩。如何妥善处理这么大面积的鱼塘养殖尾水?成了摆在主管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今年,当地大力推广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通过集中养殖、集中吸污、集中处理,实现养殖尾水的清洁化。

  在永强家庭农场的水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30亩的池塘正进行改造。整个池塘被分块为流水养殖区、养殖排放物分离区、污染物处理沉淀区、循环净化区等四大功能区。基地负责人邵永强介绍说,采用传统的水产养殖模式,30亩养殖塘最多只能养三四万斤鱼,还得时刻关注水中含氧量。试点池塘循环水养殖后,池塘里的水一直流动,最多能养七八万斤鱼,年底的收入自然可观。

  “今年我们首次将池塘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纳入了农业产业化扶持范围,安排了500万元专项资金,对新建循环水养殖项目,按每立方米养殖水槽40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长兴县农业局水产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县已有7家养殖主体启动了“跑道”建设,预计年底可新增优质水产品400多吨,有望新增的渔业产值将达到800多万元。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