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小山村里看变化 山村“三变”亮点扫描

三农 来源:农民日报 2017年06月22日 10: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凤山的土鸡20多元一斤,高于市场价七八块,可还是供不应求;

  村干部、村民之间见面打招呼不是问“你吃饭了没”,而是问“你的分数怎么样了”,闲谈时,也往往探讨“加分、减分”的事;

  近日,在驱车前往贵州省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的路上,记者听闻了几件关于凤山村的趣事。

  距卫城镇区6公里的凤山村,总面积7.85平方公里,总人口395户1230人,现有耕地面积4300亩,森林覆盖率70%。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潮中,该村通过改思想、改制度、改土地“三改”的方式,力促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走出了一条村民富、生态美的凤山建设之路。

  “凤山村的改革虽然才开始起步,但抓住了关键,发动了群众,规范了村级运行管理,发展潜力不可估量!”近日,清镇市委书记李瑞在全市农村“三变”改革观摩活动中,对凤山村作出如是评价。

  “小组制”凝聚发展共识

  人心不齐,“等靠要”思想严重;土地大片丢荒,发展定位不明确;产业发展零散,形不成规模……这是凤山村过去的状态。

  “思路决定出路。”在凤山村党支部书记张金荣看来,凤山这样一个资源不优越、区位不凸显的小山村,要想改变旧貌,必须来一场思想上的大变革,真正把村民组织起来。

  2016年,在卫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凤山村迈出了以“小组制”为核心的农村“三变”改革步伐。该村成立了凤山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山野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时,组建了村党总支,村支部、合作社支部和公司支部;在6个村民组分设了“村民小组组委会”、合作分社,实行“村党总支—支部—党员”“村委会—村民小组委员会—村民”和“合作社—合作分社—社员”三轨并行,村社合一,抱团发展。由合作社抓技术和生产、公司抓市场和销售,村委会抓治理和服务。村集体、公司、合作社3方利益分配比为1∶1∶8。

  “以前,靠村支‘两委’几个人,力量很单薄。现在不同了,村民小组组委会设1名主任、合作分社设1个理事和3个监事,要发动群众、组织生产,工作好开展多了。”张金荣介绍,村民小组组委会、合作分社其实就是一个整体,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人办事了,发动群众、服务群众、推动工作更顺畅了,村支“两委”抓治理、抓发展、抓服务的时间和精力也充足了。

  结构的优化,带来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如今,凤山村90%以上的村民都愿意用土地入股合作社参与发展;3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也带着多年来在外打拼积累的资源,先后返回村子。

  “现在,我只操心怎么和大家一起把蔬菜种好,种什么、种子哪里来、怎么卖出去都有人负责。”凤山村村民罗龙友对现在的发展模式表示满意,合作社的账目定期公示,清楚、透明;社员除了年终有利润分成外,入股的土地和劳动力还有保底金。

  “凤山十约”规范村民自治

  “以前,村民不配合工作、不讲诚信、不赡养老人等琐事,常常会牵扯我们大量的精力,最终能够处理好的也没几件。”张金荣说,“凤山十约”施行以后,类似的事一件也没有发生过。 

  不仅如此,村里滥办酒席、乱放牲畜破坏庄稼等现象也得到了遏制。

  所谓的“凤山十约”,是凤山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的十条规定,目的在于维护本村良好秩序、公德,杜绝违规违法行为和不良村风民俗。

  为配合“凤山十约”的实施,凤山村制定了涵盖党员、村民,村“两委”干部的打分制度。就党员、村民而言,设定基础分为100分,对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及推动项目在当地顺利实施、被各级党委政府表彰的党员、村民酌情加分;对不遵守“凤山十约”和不履行党员、公民义务的酌情减分。加减分由合作社理事会负责实施,对于加分的,享有办理各类事项的优先权。

  就村“两委”干部、合作社理事会成员而言,设定基础分为120分,由村委会、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联合“考评”,年度低于70分者,实行自动淘汰。

  “为了激励村民积极参与发展、改善生活,我们设置的加减分可以相互抵消。”张金荣说。

  凤山村大竹组村民王学志、王学才两兄弟,对加入合作社一直持不相信、不配合的态度,且和村民小组委员会“唱反调”,阻碍工作推进。这样的情形当然要被扣分。后来,村民小组委员会多次上门动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两兄弟同意加入合作社,并积极协助开展工作。这样一来就符合加分条件,抵消了被扣的分数。目前,两兄弟的七八亩地已纳入合作社管理,种上了猕猴桃。

  资源“聚合”助推发展

  在凤山村猕猴桃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每三四米见方就种有1株猕猴桃,藤蔓上结满了幼果,几个村民正在给果树打枝、梳果。

  为使“沉睡资源”变成“鲜活资产”,凤山村在土地资源有效利用上,做了两篇“大文章”。一方面,做“加法”,在坚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整合全村土地入股合作社,推动生产方式由分散式向集中规模化转变,形成了“山上种水果、田园种蔬菜、林下养土鸡”的产业布局。目前,全村已有254户农户,整合土地1130亩入股合作社发展蔬菜种植;108户农户,整合土地3100多亩,入股合作社发展猕猴桃、汶川李子等果树种植。

  另一方面,做“乘法”,依托现有产业,开展“引才回凤”工作,引进农业技术人员,引回在外务工人员;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将村集体、群众手中的“闲钱”以及荒坡、山塘等闲置资源捆绑入股合作社,发展林下养鸡、养鱼等产业。目前,“凤山土鸡”养殖规模已至5000羽,市场上供不应求。

  “这一招棋下对了,整合土地的过程中,收获了一些意外的效果。”张金荣说,通过对全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进行精准确权,解决了产权权属不清、面积不准、四至不明、登记不全等问题。同时,提高了农业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村民“钱袋”一天比一天鼓,村集体“蛋糕”也在逐步做大。

  据测算,今年底,凤山村村集体预计可分红23.1万元,公司分红23.1万元,合作社(含社员)分红184.8万元,发放社员薪金550余万元。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