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砥砺奋进的五年 脱贫攻坚篇】对因病致贫说“不”

三农 来源:《工人日报》 2017年06月16日 08:2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因病致贫、返贫,并不鲜见。怎样对因病致贫说“不”?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在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上金巴台村,贫困村民郭英芳告诉记者,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自己住院看病比往常少花了数千元。

  今年2月,50岁的郭英芳因全身严重浮肿、呼吸困难住进了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二人民医院。经诊断,她此次住院是由于老毛病恶化导致的。

  5年前,她得了肺心病(肺源性心脏病),这是高原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症状轻的时候,呼吸困难;严重的时候,身体缺氧、出现红色瘀斑,甚至会全身浮肿。患了这种病,需要每天吸氧,否则可能呼吸衰竭。

  “我住院前,脸肿得有两个头那么大,腿粗得走不了路,就连上体重秤都迈不上去。”她指着自己左脚后跟上的红色瘀斑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记者问她:“浮肿不是一天形成的,为什么要拖到要命的时候才去医院?”

  郭英芳回答:“能省点钱就省点,我这四五年,年年住院看病四五次,花了快20万元了。”停顿片刻,她哽咽着说:“花了这么多钱看病,把给儿子结婚用的钱都花了,现在大儿子和三儿子都没有结婚,我心里着急啊!”

  郭英芳家的经济情况急转直下,要从5年前说起。2012年正月,二儿子成家,当时郭英芳感觉身体不适,但为了给孩子忙活婚礼就没当回事。婚礼结束后,她倒下了,被送往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救治。这次住院治疗,花了5万多元。不幸的是,病痛没有就此终结,反而不得不每年入院治疗。

  郭英芳的丈夫文树明是一名木匠,以前家里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如今上岁数了,干不动了,收入来源少了一大块。”右耳有点听不清的文树明操着口音对记者说。“这几年,多的时候住院5次,少的时候3次,都是因为肺心病。花钱的地方还有风湿病,要买好多药。”郭英芳将新抓的中草药摊开在记者面前说,“这个草药是治风湿的,能吃10天,花了300多元。”

  5年来,不断住院看病的花销,以及二儿子结婚的彩礼等支出,导致这个家庭陷入贫困。去年,村子里开了11次大会讨论,最后评定郭英芳家为精准扶贫户。扶贫户住院报销比以前多,“我今年住了10天院,才花了642元。”郭英芳说。

  记者在《门源县贫困人群一免七减结算表》上看到,郭英芳住院期间的主要支出是药品费和检验费,分别是3304.58元和1095元,加上其他费用,共计消费5996.58元。“村子里的新农合覆盖率100%,这就给她报销了3635.64元,我们海北藏族自治州还有绿色诊疗卡制度,贫困户家庭每个成员都发了,持卡结算还可以享受10%的减免。”该村第一书记肖全良拿过这份结算表指给记者看:“你看,从B超到心电图,再到床位费,凡是有花钱的项目,全都减免了10%,总共减免是511.81元。”

  郭英芳对政策并不是很熟,只知道因为精准扶贫,自己的负担小了很多。

  “她说的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是为精准扶贫户专门设立的。新农合报销剩下的部分,可以申请这个渠道,最后个人自筹部分就会更少。”肖全良向记者介绍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就她的情况来说,通过这一制度报销了1207元,加上新农合的报销、绿色就诊卡减免,最后个人只花了600多元。”

  在上金巴台村,享受到医疗扶贫政策的还有59岁的白明胜家。去年10月20日,他妻子王德凤因为呼吸不顺,难受得厉害,被送到海北第二医院住院治疗。今年又住了一次院,还没走完报销流程。

  “去年医生说是大泡性肺气肿和干燥综合征,住了10天医院。花了5000多元,还有门诊买药,最后报销完自己花了1080元。”王德凤说。

  有两个以上儿子结婚置办彩礼,或者家人患有疾病的家庭,在这个地方基本都难逃贫困的泥淖。“除了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帮扶,不少村民改变了观念,以前就知道种地、养牛,现在外出务工、学技术的越来越多,收入渠道宽了不少。”肖全良告诉记者,比如郭英芳家,大儿子和三儿子都是厨师,每个月有近万元收入。

  “这个季节大家都在挖虫草,一根10多元。孩子们挣钱,我们也得挣钱。”郭英芳拿着丈夫几天来在深山里挖到的近20根冬虫夏草对记者说,“政府的好政策让我看病省下钱,以后苦点累点也一定要多挣钱,给两个儿子娶媳妇,让日子好起来。”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