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焦点访谈:移土培肥“肥”了谁?

三农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6月12日 14:0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粮食本是土中生,土肥才有好收成。耕地的好坏,关系着农民的饭碗。目前,河南一些地方的麦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在南阳淅川县,有些地块要么减产减收,要么荒着颗粒无收,农民朋友是欲哭无泪。为什么?您看看这地块就知道了,很多地里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但农民告诉记者,原来这地可不是这样。原因何在?我们来看看记者从今年春季就开始的调查。

  清明节前后,是中原地区的小麦拔节长高的关键时期,河南淅川县邢沟村的农民,心情却是一落万丈。这些原本应该是绿油油的小麦长得矮小发黄。是不是今年雨水有问题?邢造林说,邢沟村的土地本来就贫瘠,如今上面薄薄的一层活土却被破坏掉了,只剩下死僵土和石头。

移土培肥“肥”了谁?

  究竟是谁破坏了农民的耕地?村民们说是这两年淅川县搞的移土培肥工程。“移土培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工程呢?原来,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取水口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丹江口水库蓄水以后,170米水位线以下的千里良田将成为库区。为了增加当地农民的农业收入,保护耕地,政府投入资金,将库区这淹没线 170米以下的优质耕地土层,剥离转移到172米以上的瘠薄耕地上,配套进行土地平整,这就是移土培肥工程。根据淅川县移土培肥的目标,工程竣工后可培肥耕地14.03万亩,新增耕地0.19万亩,每年可新增粮食产量1亿2000万斤。这样的好事一开始老百姓都赞成。

  中央财政为淅川县移土培肥这个惠民工程,专项拨款19亿9400万元,环绕丹江口水库有10个乡镇属于培肥区,邢沟村就在培肥区内。可是这个工程做起来以后,农民却觉得不是这么回事了。

  原来山区大部分是贫瘠的丘陵坡地,水、土、肥流失很严重,移土培肥的步骤是,先平整好土地,再覆盖上肥土。现在邢沟村的情况却是,凸凹不同的耕地被推平,死僵土和石头翻上来了,但是肥土至今也没拉来。直到现在还是没有等到肥土,耕地就这样被祸害了。

  这里是另一个培肥区,香花镇胡岗村,这片土地干脆连庄稼都没有种。

移土培肥“肥”了谁?

  规划里胡岗村7队有300亩土地移土培肥,胡队长说,只有靠大路边能应付检查的地培了土,有近200亩都是推平了地,根本没做培肥。农民们还想种上庄稼,但是石头把犁地的机器都打坏了,只好放弃。

  记者沿路又询问了多处培肥乡镇的老百姓,发现工程偷工减料的情况非常严重:大石桥乡清风岭村培过肥的土地上庄稼稀疏,地皮裸露;滔河乡刘伙村5个小组,只有1个小组因为靠大路边幸运被培了土;盛湾乡姚营村13个小组,只有2个靠路边的小组培了土;老城镇的秧田村有3个小组的土地因平整而被破坏。

  为什么不把肥土往农民地里拉呢?当地人说,取土点跟培土点有段距离,路还不好走,每天的工钱是按拉的土计算,跑得越远越不划算。这也导致了一些地方虽然也培了土,但培的不是库区肥沃的黑土,而是就近取的没有多少肥力的黄土。

  这是胡岗村的一个堆土点,按规定应该是集中了库区拉来的肥土,但这里的土根本不是肥土。

  令人诧异的是,这么多没有培土的和培的不是肥土的地,却通过了验收。这是2014年12月份一期工程完工的报道:截至2014年12月15日,一期工程取土、移土任务已经全部完成,并已通过乡镇自验和县指挥部复验,正上报省市进行验收。不仅一期通过了验收,二期工程也在2016年6月完工结束。这是 2017年3月13日的媒体报道:上级领导对淅川县移土培肥充分肯定,并且指出其各项工作卓有成效。

移土培肥“肥”了谁?

  移土培肥工程在当地是称为“国字号”的20个亿的大工程,施工方都是由政府公开招标选中的有资质的专业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呢?

移土培肥“肥”了谁?

  最后干活的拿不到工钱,至今还在拖欠。仅在邢沟村,施工方就还拖欠农民工的工钱十几万。这是记者看到的一堆欠条:这是一家名为中建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给参与移土培肥工程的一个农民工算的账,字条显示,修渠、拉砖、拉水等辅助工作共计5万多元,但3年过去了,至今还欠着1万多元。另外还有一个河南东恒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打的几个欠条,现在包工头连电话都不接了。

  究竟是国家的钱没到位,还是这些公司恶意拖欠农民的工钱呢?我们联系到中建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直到节目播出前,我们也没有等到这家公司的通知。

  这样的工程怎么能说结束了?这些被祸害了的田地怎么办?老百姓们到乡政府想问个清楚。

  既然有明确的施工标准和验收标准,那这些标准都是什么呢?明明动的是农民的地,这位负责移土培肥工作的副镇长,却认为农民没有必要知道这些施工标准。而在淅川县移土培肥指挥部办公室,工作人员对前来反映问题的农民提出一个要求。

  既然说肉眼看不出来,要农民拿出事实证据来证明土没有培好,农民只好求助于农业专家。4月19日,记者随同农业专家来到淅川县进行现场调查和取土样。根据农民的描述,分别在移土培肥区四种田地取样:一、农民觉得培土效果比较好的地;二、平了地但覆上的是黄僵土;三、平了地但并没有覆土;四、农民指认的一个取土堆土点。通过化验来分析土壤来自何处,究竟是不是耕土层。

  这是邢沟村一处大路旁的麦地,村民邢书明说他的这块地属于培了土的,但培的土并不是肥土。在邢书明他们的协助下,农业专家在他的地里挖了两个土壤剖面取土。

  正在第二个剖面取土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着冲过来,阻止农业专家取样。

移土培肥“肥”了谁?

  这个蹿上来又抢机器又喊打人的人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跟他一起来的在他旁边帮腔助威的一群人也始终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事后村民告诉记者,这个人是邢沟村的党支部书记王峰。

  所采土样被带到北京后,中国农科院经过检测得出分析报告:农民指认的比较满意的取样点,有机质含量为1.69%,属于当地耕层土壤正常范围,其他几个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小于1%,只有正常耕层土的35-56%,相差近一半,肥力低下,疑似非耕层土壤或耕层遭到严重破坏。现场土钻探查和剖面观测表明,大多有效土层浅薄,有的因耕层石砺过多无法耕种,已沦为非耕地。这与农民的描述基本相符。

  农业专家告诉记者,肥沃的土壤耕作层形成需要几百上千年时间,一旦破坏,即使再培肥,几十年都很难恢复到原来的肥力。移土培肥原本是政府为增产增收、造福百姓而投入的惠民工程,但现在,却演变成了一个严重的伤农事件,培肥不成反被破坏,用农民朋友的话说,就是“造福变成了造穷”。那么,究意是什么原因,让好事变成了坏事?移土培肥工程用的是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对施工过程应该有严格的监管,工程结束之后也应该进行认真地验收,但在我们节目报道的这些地方,显然没有做到。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结果,确实应该好好查查。对于农民朋友的损失,是不是也应该有个说法?观众期待答案。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