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现代农业正在彻底改变农村

三农 来源:经济日报 2017年04月18日 09:1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董贵文在维修农用机械。

  本报记者 李己平摄

  董贵文专注地修着旋耕机,很快,这些铁疙瘩就将成为春耕的主力军。4月初,大型机械开始整地,反茬、旋耕,为25日播种玉米做准备工作。老董讲起他的工作很是自豪:“村里成立了众一农机合作社,有200台套各式农机具。我负责维修农机,一年收入有5万多元,加上承包出去的土地,年总收入6、7万元,算是小康了。现在,种地全靠农机了,干咱这行可吃香了。”

  董贵文所在的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有耕地600多公顷,加上流转来的,有上千垧。在去年玉米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农民收入依然有较大保证,靠的是种植结构的调整。陈家店村书记林清远对记者说,除了蔬菜大棚和设施农业,陈家店村大田有400公顷,去年种玉米300公顷、大豆100公顷。因为规模化种植大豆,玉米大豆轮作,属于黑土地保护种植,每公顷能得到国家各种补贴共计7500元,收入还是可观的。今年他们村将提高大豆种植面积,达到300公顷,玉米调减到100公顷。“预期收入还是增长的,所以我们不用担心。”

  在众一农机合作社农机库,村党支部副书记付声学指着一排排农机说:“红色的是大豆播种机,绿色的是玉米播种机,两种播种机的数量基本相同。我们已经做到了玉米与大豆轮作,这样既保证了产品品质,土地地力还不下降。”

  只是轮作玉米大豆就解决种植收入问题了?记者禁不住好奇起来。“根本的是走现代农业之路,我们村是全国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国家科技部科技示范村。”付声学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先是土地流转收入,村里全部土地流转到合作社经营,全村人口近4000人,实际种地的只有农机合作社这100多人,他们还负责种树、冬季除雪等工作,成本很低。土地大规模流转后,得到了彻底整理,电线杆重埋、田埂按机械化梳理,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例如大豆轮作,一般农户只能得到每垧地2250元的补贴,但黑土地保护措施能让补贴成倍提高。

  至于集约带来的成本下降就更具体了。“比如购买种子,我们从厂家直购,比市场便宜30%至50%,肥料每吨2000元左右,市场价格是2600元至2700元。我们还有强大的机械化队伍,从旋耕到免耕,到中期田间管理,到秋收机械维修都能实现机械作业。除去油钱,其他都不用花钱,这要省多少?”

  “这不是最高级的。”付声学带记者在农机库参观了他们的2台无人机,“今年我们还要进3台无人机,届时一大四小无人机到农田洒去虫药,10多分钟就可以洒1垧地,效率高、成本低。”

  他还算了笔细账,去年该村玉米每斤只卖到0.53元到0.54元,比2015年的0.85元大幅减少,但有二次粮食直补,每公顷2800元,还是不赔。照原来订的土地流转合同,给农民每垧地12000元。“我们商量过,能给农民的就给他们,相当于分红了。”

  “我们现在做的是进一步把农业剩余物有效利用起来,像土粮,几十吨,就1毛多钱卖了,现在准备发展养鸡养猪,把林地资源利用好,取得综合效益。玉米秸秆也已经通过自己的机械化打包,卖到电厂和造纸厂,变废为宝。”付声学将记者领到现代农业主题公园,里面的玻璃房子已经主体封闭。“现代农业展览和销售,对农民的培训等等,都将在这里实现,现代农业正在彻底改变农村。”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