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稻田养鲫鱼 请你来尝鲜

三农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4月07日 09:0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旋耕机在田里作业。

  杨文斌摄

  小型农机具助力春耕。

  姜泽鹏摄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山地原本是劣势,但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贵州找到了一条致富门路,绿水青山正逐渐转变为金山银山。山地特色农业污染少,贵州注重保持生态平衡;从单一种养到推广稻鱼共生,既养护了生态,又实现增产增收。

  正是春耕时节,贵州剑河县南明镇村民张成财站在自家地头,看着旋耕机快速翻土、碎土,很是欢喜,“这个旋耕机真是好!人没法比,两亩地一个多小时就整好了。”张成财今年加入了永兴农机专业合作社,不用学开农机,便能以社员的身份邀请合作社其他成员帮家里栽秧、收割,享受一条龙服务。

  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但依托山地特色,这几年贵州通过发展山地高效、生态农业,扬长避短,正逐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吃上“生态饭”。

  推广稻鱼共生、荷鱼共生,既养护生态、又增产增收

  进入观么乡巫包村,迎接记者的是村民的拦门酒,还有一道佳肴:一盆糯米饭加几条腌鱼。腌鱼肉质松软、酸酸甜甜,味道很特别。

  “鱼有鱼味,不像饲料养的。”村民曾祥银说,这是苗族的一道特色菜,巫包村的水好,适合养鲫鱼。

  放眼望去,巫包村四周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溪水清澈,村里还有棵千年古树。守着这样的好生态、好山田,村民的生活却并不宽裕,家庭收入主要靠打工。曾祥银想不通,“种田真的富不了?”

  曾祥银的疑问,反映的也是剑河全县的农业发展现状。为了释放农田产能,剑河开始推广稻鱼共生、荷鱼共生,通过调结构实现田尽其产。2016年,剑河县实施稻田养鱼8.3万亩,“剑河鲫鱼”远近闻名。

  “原来田还可以这样种!”由此,曾祥银找到了种田的门道甚至乐趣。他的新居就是一例,建在巫包溪水边,地基下有一道2米宽、3米深的沟渠,沟又连着屋边上的一处农田。

  记者看得一头雾水,曾祥银连忙解释,沟里、田里都养着鲫鱼,沟在屋下保暖,田里是“稻鱼共生”,稻禾、害虫给鱼提供食物,鱼又能翻泥土、提供肥料,既能实现稻田增产,每亩又能得几百斤鱼,“现在的人吃的是健康,好的生态就是优势”。

  种养结合,让山田增产增效,也让曾祥银鼓了腰包,去年新盖了楼,接下来还打算买车、到县城置业。新的一年,看到村里游客增多,曾祥银打算在家里搞农家乐,这样鱼和羊、稻谷和蔬菜可自产自销,赚的会更多,“只要肯干、肯动脑筋,我相信好的生态是可以拿来当饭吃的。”

  研制适合山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调种植结构防水土流失

  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贵州也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减少籽粒玉米种植,将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等非优势区玉米退下来,增加蔬菜、马铃薯、优质稻和特色杂粮种植。

  贵州的茶叶种植,不仅严厉打击使用禁用的农药,并对可用的农药严格控制使用期、间歇期和丧失期。贵州将规划的400万亩茶园进行GPS定位,取了800多万份样本,对7种重金属元素用定量标准抽样,确保茶叶的重金属不超标,以保持生态平衡。

  作为西南石漠化区,贵州还开展了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去年进行耕地休耕制度试点2万亩,每亩补助1000元。今年,全省又安排耕地休耕20万亩,每亩补助500元。

  靠山吃山,贵州依托山地特色,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相较平原地区,贵州实现农业机械化面临的困难重重。为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2016年,贵州加大力度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投入1400万元助力农业及农机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不仅助力春耕,还让全省13万农户享受到实惠。引导农机研究所科研创新,设计研制出适合贵州山地作业的小型农机具,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去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28.34%。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