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中国农业何时步入以平方米计产量时代?

三农 来源:农民日报 2017年03月06日 08:5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技术专家在打叶。

  本报记者李锐文/图

  荷兰是世界高效农业的典型代表。数据显示:荷兰蔬菜作物产量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番茄平均每平方米产量达到了60公斤,甜椒达到了35公斤,而黄瓜则达到了90公斤。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智能化控制以及先进的设备和栽培技术令人羡慕。中国农业何时能步入以平方米计算产量的时代?

  2013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了“北京-荷兰合作番茄工厂化基地建设”项目,以番茄为研究作物,通过引进、转化和吸收荷兰番茄生产关键设备、产品及管理技术经验,开展番茄工厂化生产试验示范工作。

  转变——荷兰模式实现“本土化”

  日前,记者走进小汤山特菜基地的番茄工厂化生产示范温室,现代化的设施、智能化的设备、全新的无土栽培以及数据化管理模式,一排排番茄在适宜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荷兰番茄工厂化生产模式在北京实现了“本土化”复制。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工厂化生产技术科科长李新旭介绍,四年来,北京共引进荷兰先进温室1栋、面积2公顷,全自动营养液灌溉系统、智能化控制系统、立体加热系统、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岩棉栽培系统等新设备6套,专用打叶刀、番茄落蔓钩等新产品8个,引进番茄小苗龄嫁接技术、长季节落秧技术盘等新技术10项,并在转化吸收的基础上,针对京郊环境条件开展相关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宜北京地区环境的番茄工厂化栽培技术体系,包括岩棉育苗技术、长季节栽培植株管理技术、环境调控技术、营养液配置及灌溉技术等,最终形成番茄工厂化生产操作流程。同时,开展了国内外番茄工厂化品种的引进和筛选,为番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种质资源。

  荷兰番茄工厂化生产的“本土化”成功复制以及适合北京地区生产的设施蔬菜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打破了京郊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瓶颈,实现了设施蔬菜生产的标准化、现代化,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出能力和土地资源利用率,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截至2017年1月,北京市连栋温室番茄工厂化生产面积已达到150亩,番茄工厂化生产系列技术已经开始应用到顺义、密云等京郊普通日光温室生产。

  前景——水分利用率提高1倍以上

  受温室结构和技术水平限制,目前京郊设施蔬菜生产存在土地利用率低、标准化程度及周年生产能力不高的问题,单位面积产量和国外发达国家有着明显差距。

  “成本核算显示,示范温室一年一平方米成本为260元,按照时下番茄平均价格每公斤6元计算,每平方米需要产出40公斤以上的番茄。”李新旭说。根据示范基地数据测算,2017年番茄工厂化生产每平方米产量将达到31.5公斤,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通过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省力化栽培系统及专业化分工,番茄工厂化生产劳动效率相比普通农户生产提高了3倍以上;另外,通过采用水肥循环利用系统及精确灌溉系统,番茄工厂化生产每立方米水产出番茄40公斤,相比普通生产水分利用率提高了1倍以上。此外,番茄工厂化生产在实现非耕地进行蔬菜生产的同时,对外界环境零排放,成为环境友好型生产的典范。

  李新旭说,对番茄工厂化生产的探索,是都市型现代农业多功能的具体表现。提升番茄产量,保证番茄质量是农业生产功能的基本,节水、省工打造资源节约型农业,零排放、资源重复利用体现了农业环境友好的功能,而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更是高效农业的代名词。

  瓶颈——从31.5公斤到 60公斤的差距

  四年来,李新旭一直参与番茄工厂化生产示范、转化、推广,在他的心里有两个目标:短期目标是每平方米产量增加到40公斤,每公斤产量耗水量降低至20公斤;长期目标是每平方米产量达到荷兰的平均水平,并将京郊番茄工厂化生产技术体系推广到普通日光温室。

  四年来,“本土化”逐渐深入,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技术指导的荷兰专家Wilfred从他的视角指出了不足之处:在岩棉基质无土栽培模式下,适合的番茄优质种源稀少;生防产品不全或质量存在问题,直接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荷兰有许多专业的配套服务公司,随时可以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服务,比如需要专业工人时,给专业劳务派出公司打一个电话就可以满足每天的用工量,相比较中国专业化的配套公司不健全,在集中用人时雇不到人或专业化水平低,影响正常生产。

  李新旭告诉记者,Wilfred只是看到他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从生产成本上看,虽然现在产量稳定提升,但连栋温室规模仍然较小,温室建设费用以及设备折旧费用较高,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从品种筛选上看,目前我国番茄育种注重抗逆性,以短季节品种为主,适宜环境下能够周年生产的品种稀少。从生产配套设备上看,连栋温室的供暖、岩棉潮汐灌溉育苗、二氧化碳再利用等配套设施仍不完善,限制番茄产量的提升。从技术人员和水平上看,荷兰已有近40年的工厂化生产经验,而我国设施蔬菜工厂化生产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技术尚不成熟,具有相关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缺乏,因此培养专业的管理技术人员及操作工人队伍是增强软实力的重要方向。

  前行——办法总比困难多

  “番茄工厂化生产是农业生产的一个发展方向,国外已经发展多年,有成熟的技术、设备、模式和经验。在探索阶段,我们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与国外交流,吸收适合的经验并在国内试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番茄工厂化生产体系。”李新旭说。

  对此,他提出了几点建议,持续开展新产品及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及吸收。计划统筹专业化服务企业和国内外专家资源,定期开展技术交流,掌握国内外工厂化生产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等技术信息,合作开展信息化、标准化、现代化产品及技术研发。

  开展工厂化生产岩棉育苗温室建设。针对生产需求,开展番茄工厂化生产潮汐式灌溉育苗试验示范,统筹生产,开展岩棉集中育苗,提高秧苗质量。

  提升番茄的营养品质。以品种筛选为基础,通过开展营养液配方选择、营养液浓度控制、环境控制等措施,提升工厂化番茄的营养品质。

  加快专业化操作工人培养进度。在标准化生产模式下,通过开展理论培训、现场实操等形式,培养专业化操作工人;与专业化培训公司合作,摸索建立专业化操作工人培训模式,并开展劳动力管理系统研发,进一步提高工人管理水平,提高工人操作效率和标准化程度。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