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井冈山:革命老区脱贫了

三农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27日 08:1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所有壮美的名山都有故事,而最壮美的故事无疑属于井冈山。

  八角楼里灯火明,黄洋界上炮声隆。90年过去,今天,一场气壮山河、战胜贫困的大决战,再次从这里出发。鸡年伊始,江西省井冈山市庄严宣告:率先脱贫摘帽。

  经第三方评估确认,井冈山贫困发生率实现1.6%。

  “粮食直补三项192.6元,危旧房改造补助5000元,土地租金638元,黄桃茶叶分红3300元,房屋出租30000元……”走进黄洋界下神山村的贫困户张成德家,他家2016年的各项收益情况,客厅里贴的《贫困户收益确认公示表》上记得清清楚楚。张成德捧出他家的脱贫档案,脱贫政策明白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卡、帮扶工作记录卡、贫困户收益卡“四卡合一”,记录了他家脱贫的全过程。

  防止虚假脱贫,重在精准确定每一个贫困户,艰苦奋斗攻难关。井冈山让群众身边的人、最熟悉的人来把关,精准区别红卡户(特困户)、蓝卡户(一般贫困户)、黄卡户(2014年已脱贫户),派工作队精准聚焦“贫困面有多大、贫困人口有多少、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路子靠什么”。

  神山村有贫困户21户,去年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7500元,关键就是攻克了“拦路虎”——将2005年修通的3.5公里进村路拓宽了。“原来只够小车过,悬崖峭壁没法会车,货车进不来,大量山货运不出。”村党支部书记黄承忠介绍,去年6月,路全部扩宽到4.5米,并增加了30多处会车点。

  路一畅,神山村红色旅游全盘皆活,不只是货畅了,最重要的是客来了。张成德开办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最多的一天,家里那张吃饭桌接待了8桌客人。2015年他家人均收入才3000多元,去年底人均已超1万。

  防止数字脱贫,关键要打造能“自己造血”的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实事求是闯新路。春回井冈,翠竹青青。长坪乡的竹海很出名,竹高肉厚品质优,然而“人在家中穷,竹在山中烂”。“砍下来也难运出山呀,要用钢丝绳溜索慢慢滑下来,下个山得转运三次。”长坪村贫困户钟上平颇无奈。

  因地制宜,根据资源情况“对症下药”,井冈山近几年对集中连片的几十万亩毛竹林实行低产改造——修林间作业便道,改善运输条件,每亩毛竹再补助抚育费125元。“现在每亩毛竹增产一成以上,只要砍下来滑到路边,就能运出去卖钱,一亩就可收入约3000块。”已经脱贫的钟上平对过上好日子充满信心。乡干部告诉记者,低改抚育4年后,每亩毛竹增收还可增加一倍以上,“不算春笋、菌菇那些林下收入。”

  毛竹低产林改造,只是井冈山“231富民工程”的一角——“十三五”期间发展20万亩茶叶、30万亩毛竹、10万亩果业种植加工基地。2016年,全市茶竹果产业面积已达28.3万亩,其中,毛竹低改已完成8.94万亩。“我们的目标是每个乡镇有一个产业示范基地,每个村有一个产业合作社,每个贫困户有一个增收项目。”井冈山市委主要负责人介绍。

  “鞠躬尽瘁打赢攻坚会战,夙兴夜寐走完脱贫长征。”一位叫胡永斌的村支书在工作本上这样写道。走进距市区52公里的葛田乡,大干气氛扑面而来。农网改造、通村组路拓宽、村庄整治都在有序进行,井冈山6个未脱贫村,葛田乡占两个。乡干部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贫困户增收问题去年就达标了,主要是基础设施方面还落下点欠账,2017年,我们乡剩下的两个村都能脱贫。”(相关报道见第六版)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