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山东鄄城 上班可以不出村

三农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2月27日 08:2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济南2月25日电 (记者潘俊强)“俺自己一个月能挣1000元,也终于成为有用的人了。”山东鄄城郑营镇西街村贫困户孙章存格外激动。17年前,一场车祸夺走了他的左腿,农活干不了,打工没人要,只能受穷吃低保。如今,村里建起“扶贫车间”,孙章存抢先报名,不仅能挣钱了,年底还存上了三五千元。

  孙章存的变化,得益于鄄城为贫困群众量身打造的“送岗上门、就近就业”的“扶贫车间”。近年来,鄄城的发制品、户外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再生产,却遭遇“招工难”;而大部分贫困群众因缺资金、缺技术、缺门路,导致“就业难”。

  为解决这“两难”问题,鄄城与扶贫相结合,利用村小学旧址、村集体活动场所旧址和闲置的民宅,在村里设置就业车间,企业不用迁入村子,只需把原材料拿到村子让贫困群众加工即可;贫困群众也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即可就业赚钱。

  “‘扶贫车间’建到村,企业用工不再难了,群众也有收入了,是双赢的好事情。”鄄城新达发制品厂总经理张金书说。“上有老下有小,俺伺候完老人,干完农活就可以去‘扶贫车间’打工。”郑营镇西街村村民牛明兰说。

  为了让贫困群众有更好的工作环境,鄄城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监管的方式,为贫困村建设300平方米左右的“扶贫车间”。截至目前,鄄城新建改建“扶贫车间”536个,实现了村村全覆盖,直接安置和辐射带动就业67603人,其中贫困人口27039人,月平均收入在1500元以上,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据介绍,为确保就业扶贫车间长期、有效发挥作用,鄄城针对群众缺技术、缺资金的现实和脱贫攻坚的任务,对扶贫产业进行了筛选。“技术门槛低、增收效果好、产业要稳定,能够把部分生产放到村里,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鄄城县扶贫办主任李海鹏说,经过调研,选择发制品、户外家具、服装加工等产业进行重点培植。目前,全县“扶贫车间”涉及产业54种,承租企业88家。

  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在“扶贫车间”就业,鄄城县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先后举办户外家具、发制品加工、服装加工、电子配件等免费培训班,实现贫困群众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无缝对接。

  “扶贫车间”不仅让贫困群众有了收入,也给村集体带来了新的收入。“扶贫车间”建好后,所有权归所在村,村支部将“扶贫车间”出租后租金归村集体所有。同时,县里在每个村的“扶贫车间”房顶安装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收入加上扶贫就业车间租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

  “通过建设‘扶贫车间’,找准了贫困群众、村集体、企业的需求点和结合点,实现了群众、集体、企业、经济发展等多方共赢。”鄄城县委主要负责人说,“扶贫车间”成为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孵化器”。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