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宁夏农村创富亮起“半边天”

三农 来源:农民日报 2017年02月16日 08: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记者张国凤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郭家桥乡淑梅合作社的妇女们,2016年借助市县妇女创业小额贷款项目、依托涝河桥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的龙头作用和当地近百年牛羊养殖、贩运的优势,以肉羊养殖为切入点,以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为支撑点开展羊只育肥,实现妇女创业增收。这是宁夏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创业就业走上致富路的一个缩影。

  2016年,宁夏全面实施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工程,各级农业部门和妇女组织通过宣传好政策、推荐好项目,加强生产技能和教育培训,引导和推动广大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就业,倡导勤劳致富、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让众多农村妇女切实享受到了脱贫创业就业工程的“红利”。

  六盘山区迈出坚实步伐

  作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域,发展农业经济受到很多的约束。在中央大力支持下,六盘山区各级农业和妇女组织为引导妇女创业就业进行了艰辛探索和积极实践。

  彭阳县草庙乡彩虹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一个成功例子。由全国劳动模范虎彩虹创建的彭阳县草庙乡彩虹养殖专业合作社,与1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托管代养协议,每户养殖蛋鸡300只,按农户占大头的比例分红,年底每户可以分得2500元红利。

  在外面打工的草庙乡新洼村村民何志文,看到政府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他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回家发展,心里踏实。2016年,我依托彩虹养殖合作社销售3头牛,纯利两万块钱。这些牛就是自己的定期存款,有个啥急事,根本不发愁。”

  时值初春,阳光照射在西吉县将台乡牟荣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在红祥蔬菜合作社,十多位农村妇女,或蹲、或立,正在紧张地把托盘里面的辣椒苗、西红柿苗进行定植。绿油油色泽诱人的辣椒苗、西红柿苗,给春日的乡村增添新的色彩……

  “自从有了这个合作社,我们这些妇女不用出远门就有活干、有钱挣,而且可以照顾家里,一天至少有个百八十块钱的收入。”正在认真栽种辣椒的王莲桃头也不抬地说道。

  如今,在六盘山区,宁夏实施的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工程进一步激活了广大贫困农村妇女的“造血”功能,越来越多的妇女同胞享受到了脱贫创业就业“红利”,提高了生产技能和创业能力,切实帮助一大批农村妇女成长为致富带头人,使她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技能培训政府买单

  在吴忠市红寺堡镇赵秀兰刺绣工作室,吴桂玲正飞针走线,葫芦造型的绣品上,一朵艳丽的迎春花在绽放。43岁的吴桂玲是红寺堡镇红关村人,跟赵秀兰学刺绣已5年。去年,她的一幅风景绣品卖了1.2万元。“家里刚买了货车,在外打工的丈夫回来搞运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吴桂玲说。

  近几年来,红寺堡镇投资200多万元建起移民文化人才培养基地和73家移民文化人才孵化室。非遗传承人赵秀兰在这里收徒,培养留守妇女、残疾妇女、下岗职工弟子上百人,其中数十名已成为刺绣能手。文化创业,正在成为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一抹亮色。

  2016年以来,宁夏农业部门联合各级妇女组织根据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意愿,采取“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培训机制,大力实施建档立卡家庭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

  “针对移民妇女文化低的现状,村上通过手工技能培训,帮助闲暇在家的妇女赚钱顾家两不误。”银川市闽宁镇原隆村劳务输出专干张慧说,自去年12月12日开班以来,村里共有300多名妇女参加了报名,共计200多人参加了培训。

  按照“普惠+特惠”的补助原则,2017年,宁夏投入培训资金2亿元,培训10万人。其中,技能培训89732人(培训后能够取得初级资格证书),另外安排实用技术、电子商务、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创业等培训10268人。

  扎实推进“扶上马、送一程”

  2016年,宁夏各市县把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覆盖种植、养殖、家庭服务及二三产业等多个领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成为推动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据介绍,中卫市累计发放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13.59亿元,扶持创业妇女2.89万人,帮助农村妇女实现创收近3亿元,充分发挥了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解决农村妇女无资金创业、无力发展的难题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该市沙坡头区迎水桥镇黑林村的养殖户房梅桂就受益于农村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前两年,我新建了标准化鸡舍,钱都用在了鸡舍建设上,没有足够资金扩大养殖规模,多亏了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这笔贷款不要利息,缓解了燃眉之急。”房梅桂说。

  银川市永宁县妇联副主席袁秀琴告诉记者,为了帮助妇女摆脱贫困,永宁县妇联通过“女能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妇女”等方式帮助贫困妇女脱贫,众多农村妇女通过金融扶持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户”。

  “以前在老家,许多妇女整天待在家里,说话也不敢大声,衣服也不敢买。现在一年挣几万块钱,腰杆子变硬了,说话更有底气了,想买啥就买啥。”袁秀琴说。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