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发驴财”需做好“上下游”文章

三农 来源:农民日报 2017年02月13日 09:0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记者于洪光吕兵兵

  2016年初,本报曾以《用转型升级迎接“驴业春天”》为题,报道了随着养驴业悄然升温,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应运而生,并着力打造协会、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行业平台,推动驴业健康发展的情况。

  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驴业发展有了哪些变化?驴业分会发挥了哪些作用?农民要进军养驴业,想要“发驴财”,应该注意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山东、内蒙古、辽宁等省的养驴地市,进行了调查采访。

  行业变化:优势区域着力向“上下游”延伸

  在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后兴隆地村,村委会主任、天龙养驴合作社理事长陶志富说:“这些年,驴皮、驴肉价格一直在涨,驴驹子价格涨得最快。合作社根据形势,着力向上游延伸,引进优良种公驴,壮大能繁母驴群体,推广冻精技术,繁育优良驴驹,挣卖驴驹子的钱。”

  巴林左旗农业局总畜牧师刘宇国介绍,巴林左旗地处农牧交错带,饲草资源丰富,农户有家庭圈养草畜传统,是养驴优势区域。2008年以来,左旗就与东阿阿胶集团合作,共同设立驴业发展基金,引进东阿黑毛驴等优质种驴,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建设养殖基地。目前,巴林左旗毛驴存栏达16.8万头,其中能繁母驴数量达10.9万头。

  巴林左旗主动向驴业“上游”延伸,驱动力来自市场变化带来的养殖效益比较。近年来,由于养驴热的兴起,活驴价格与驴驹价格严重“倒挂”:活驴价格刚涨到每斤18元,而驴驹的价格已在每斤21元上下。

  由于“倒挂”严重,原先依靠规模化育肥“发驴财”的养驴户也坐不住了,开始在“下游”做文章。山东省东阿县的养驴大户朱士平说得实在:“咱也从单纯育肥向‘繁育+育肥’发展,但在这方面比不上农牧结合带这些传统优势区域。所以咱着力打通‘下游’:开发驴奶新产品,每头孕驴直接增加经济效益约5000元;自办屠宰、分级和销售,自建生鲜和熟食驴肉专营店。”

  协会努力:围绕“科技、标准”两大方向发力

  经纪人的市场反应是最敏感的,辽宁省昌图县驴经纪人陈国亮说得简单却也一语中的:“前边生的慢,后边养的多,当然是越往上游越挣钱。”

  “活驴与驴驹价格严重‘倒挂’,根源在于驴业科技的落后。”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会长、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秦玉峰坦言,“良种方面,驴种退化严重,大型优良品种的数量下降很快。繁殖方面,主要依赖本交或技术含量较低的人工授精,‘三年两驹’甚至‘五年三驹’是常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吴常信说:“对于驴业科技的研究,国内、国际几乎都处于‘空白状态’,养驴业处于‘品种杂乱、繁殖缓慢、饲养方式落后’的粗放状态。”

  繁育上缺乏科技支撑,养殖和屠宰上也无标准可言。“玉米面、麸皮做精料,秸秆、谷草做草料,喂养全凭经验。驴肉加工方面,私屠滥宰严重,保鲜、分级技术落后。一边是好驴肉卖不出去,一边是想买驴肉的买不到。”驴业分会副会长周祥山说。

  因此,驴业分会成立以来,紧抓“科技”和“标准”两大产业发展方向,做了很多努力。2016年8月,驴业分会组织成立了专家委员会,以推动驴业科技研发和标准出台为主要任务,设立了驴遗传育种与繁殖、驴营养与饲料、驴健康与疫病防控等专门委员会。

  周祥山进行了系统介绍:一是争取政策扶持,在全国布局优良驴种资源保种基地;二是研发推广驴的胚胎移植、冻精推广等繁育技术,建设优良驴种繁育基地;三是推进科企合作,开展驴的饲养标准研究,研发驴饲料、场圈建设、养殖机械等机械化、标准化饲养技术;四是推广驴的标准化屠宰技术,开展驴奶、驴骨、孕驴血等产业化开发。

  发展趋势:驴业热度不减,投资还需谨慎

  2016年10月中旬,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在辽宁省法库县举办了“第二届(2016)中国驴业发展大会暨第六届中国商品驴产业经济高峰论坛”。会上,众多企业带着新研发的驴饲料、养驴机械等产品参会,这在此前很少见。

  东阿阿胶蒙东辽西天龙牧业总经理张向阳说:“养驴效益提升,一个主要的拉动力是以驴皮为原料的阿胶行业的带动。这几年,驴皮价格上涨最快,已涨到了每斤近80元。而且,由于阿胶行业仍将面临严重的原料短缺现状,未来驴皮价格还将看涨。”

  秦玉峰说,到2015年末,我国驴存栏已由上世纪90年代的1160万头,下滑到540多万头。这几年,虽然养驴业持续升温,驴存栏在一些地方开始恢复,但整体上仍以每年约30万头的速度下滑。而随着大健康时代的来临,阿胶行业发展向好,原料需求还将上升。同时,驴肉、驴奶、驴骨等的营养价值,越来越获得市场认可。因此,养驴效益还将看涨,驴业仍将继续升温。

  在驴业大会上,来了许多准备发展养驴的地方政府官员和农民。一番调查下来,来自河北的刘天民冷静下来:“现在看,单纯搞规模化育肥的话,效益不高。咱要想上繁育,购进种公驴和能繁母驴的成本就太高了。而且,与蒙东辽西地区相比,咱那里用地、饲草等成本都偏高,没有优势。因此,如果不能在养殖技术上有突破,或者在下游产品开发上有渠道,进军驴业还需要再谨慎一些。”

  周祥山说,进军驴业还需理性,目前有两个方面的建议可供参考:一是农牧交错带是最佳发展区域,该区域有养殖传统,场圈建设成本低、饲草资源丰富,养殖效益点可选在上游繁育体系建设上;二是随着驴的标准化、机械化饲养技术的推广,驴产品开发力度的加大,有下游开发能力的地方或企业,可以重点发展规模化饲养和驴产品多元化开发,向“规模”和“下游”要效益。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