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这一年农民朋友有啥新收获 有何新打算

三农 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1月22日 09:0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脱贫户张中良——

  养羔羊甩掉贫困帽

  本报记者 马跃峰

  “我敢说,在咱们县里,没谁家能比我养的湖羊膘肥!”53岁的张中良自信满满。

  老张曾是河南省沈丘县卞路口乡南郭庄村的贫困户。“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张中良说,这些年被看病吃药拖累怕了。老张干过建筑工,落下腿病,干不了重活,常年吃药。老伴王巧云2014年患上冠心病,在郑州做了两次搭桥手术,花费近15万元,每年看病吃药的花销占收入一大半。“家里少了俩劳力,添了俩病人,你说能不穷?”

  沈丘县有100个贫困村,贫困户20416户、67040人。其中,因病致贫占比最高,达55%。脱贫攻坚,沈丘县一手减负担,推进健康扶贫;一手增收入,制订产业扶贫方案,把光伏发电、特色种养作为重点产业,将贫困户和产业“扶贫链”连起来。

  干部入户调研,张中良有养殖经验,但缺资金。因户施策,老张家选定养羊脱贫项目。“村周围的河滩草茂水好,是养羊的风水宝地。”他说。

  针对贫困户贷款难题,县里创新金融扶贫机制,推出扶贫贴息小额贷款。县财政拿出2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专户存入邮储银行,按1∶5的比例,放大贷款额度到1亿元。每个贫困户可申请8万元以下、三年的扶贫贴息贷款,而且免抵押、免担保。一年时间累计发放产业扶贫项目贷款9731万元,发放贫困户小额贷款1.02亿元。

  张中良很快申请到5万元贷款,建起标准化羊舍。2015年他免费领到8只带羔母羊,到年底,母羊产下16只羊羔。他卖掉公羊,留下母羊,扩大生产。

  养殖有风险。一只羔羊少则五六百元、多则上千元,对贫困户来说可不是个小数字,万一有个闪失,可真“伤不起”。县里引入保险公司,为贫困户托底。

  精心管理,张中良养的羔羊品质越来越高,去年家里生活也迎来转机:30多只湖羊产下76只羊羔,卖了近5万元,刨去成本,净赚了2.8万元。儿子、儿媳在镇上的车间干活,一年能挣3万元。年底算账,全家6口人,人均年收入9600多元。“新政策看病报销比例高了,家里进项也多了,苦日子总算熬过去了。”张中良说。

  回顾自己的历程,张中良深有感触:“贫困户脱贫,最难在起步。”政府对养羊有各种补贴,但补贴的最低标准是养50只。贫困户免费领取的羊数量少,这给脱贫带来一定困难。

  “羊想上膘,料得跟上。”张忠良说,如果适当放宽对贫困户的补贴政策,根据每户养羊数量发放补贴,脱贫速度会更快。

  “现在,最大的愿望是扩大规模,把摸索的技术教给更多贫困户。”张中良说,过了春节,他计划把羊舍扩大一倍,养羊达到100只,这样一年卖羊羔能收入8万元以上。

  “过去贫困户想发展产业,没技术、没路子、更没钱。现在不一样了,想种菜的,建大棚,政府有补贴;想搞养殖的,建羊圈,政府帮贷款;想学技术的,政府请‘能人’培训。只要肯下力气,好日子一天比一天近。”张中良说。

  点 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脱贫。脱贫攻坚首战之年,我们能感受到,从中央到地方扶贫力度空前。投入更给力,“硬招”“实招”频出,各级财政扶贫资金首次超1000亿元;战术更有效,从“漫灌”到“滴灌”,“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一项项政策措施扶到点子上。

  一年来,全国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昔日的穷乡僻壤焕发生机。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只要上下齐心,真抓实干,脱贫目标一定能实现。

  外出务工者孙建林——

  有保障工作更安心

  本报记者 王 浩

  拿着腊月二十的火车票,这是孙建林今年第一次回家。年过四十的孙建林来自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柳沟镇,从2012年起,他一直在北京市东城区做环卫工作。

  每天晚上10点,孙建林会准时开着清扫车,从东直门出发,经过安定门、交道口、张自忠路、工体,直到早上6点,再次绕回东直门。一晚上他要清扫34公里长的路段。“我的工作就是开着车‘转圈圈’,虽然听上去枯燥无聊,但每天清晨,看到干净的马路,内心充满自豪感。”他说。

  “出车前,先要仔细检查车辆,确保安全;清扫时,车子时速保持在5—8公里,除了打扫主路,也要兼顾马路牙子、隔离栏;开车时,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有些老大爷喜欢半夜散步,有的车子嫌你慢要超车,要格外小心。按照规定,深夜2点半到3点是休息时间,我都会抓紧眯一会,保持精力。”说起工作,孙建林滔滔不绝。

  孙建林从2005年外出打工,做过搬运工,当过货车司机。“从内心讲,还是想回老家发展。老父亲一个人守着空房子,年纪大了,需要人照顾。”他说。

  “可老家没有‘找钱’的门路。”孙建林家有5亩地,以前种水稻、小麦和红薯,养活不了一家人。“辛辛苦苦种一年地,不如出来打工两个月。村里条件越来越好,人却越来越少。”他说起来有些伤感。

  打拼了一年,收入怎么样?孙建林算起账来:“公司和我们签订了劳动合同,工资准时发放,加上各种补贴、奖金,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福利也不错,节假日工作拿3倍工资,还经常能领到手套、肥皂等劳保用品。”

  孙建林一家三口,现在全在北京打工。他爱人打两份工,月收入将近5000元。儿子在王府井商场做电工,每个月能挣4000多元。他说:“现在全家辛苦一点,但一是为了给儿子娶媳妇,二是想攒够养老钱。趁现在年轻,尽量多攒点钱。”

  不过,孙建林坦言开销也不小:为了上班方便,在单位附近租了房子,每月房租1000多元。再加上七七八八的开销,每月工资能剩1000多元。

  说起北京生活,孙建林感觉挺惬意:“现在政策好了,公司给我们交了医保,可以到定点医院看病。出门办事,公交、地铁特别方便,我没事喜欢到附近的景山公园散步。单位平时组织活动,让我更有归属感。”

  每周二、三是孙建林的休息时间,“平时都是夜班,趁着休息日,我一般洗衣服、做饭,再好好睡上一觉。”

  今后有啥打算?孙建林指着手机里的照片说:“这是我老家盖的新房,宽敞透亮。总有干不动的一天,以后还要回去。北京再好,也只是临时的家。”

  点 评

  曾经,“城里人”“乡下人”的身份识别成了无形的门槛,阻隔了许多打工者的城市梦。如今,城乡藩篱正加快破除:户籍制度改革,全部取消农业户口,标注着时代进步的刻度;城乡医保统一,让农民工不再为看病犯愁;一些地方把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让他们有了新希望……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享受到均等基本公共服务,“户口福利”变成人人共享的改革红利,让外出务工者更加体面生活,拥有更多获得感。

  合作社社员谭志标——

  抱成团产销都不愁

  本报记者 庞革平

  1月14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县尚兴村,连日阴雨的天气终于放晴了。一大早,谭志标就骑着摩托车来到芒果园开始忙碌。“今年是暖冬,芒果树开花早,这几天阴雨,还真担心出问题。”他说。

  谭志标种芒果十几年,有500多株果树,讲起芒果自然一肚子话。“芒果不好管,有时你看着满树是花,但一场雨下来,可能一个果都挂不了。前几年技术不行,吃了不少亏。”老谭说。

  2015年春节,几场小雨过后,他家满园的芒果树都得了烟霉病,几天后花穗全部发黑掉落,当时看得老谭欲哭无泪。让他不解的是,同是一个山坡上的芒果树,有的人家的花穗却没有发病。

  痛定思痛。去年,他加入村里成立的“七月香”芒果合作社,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谭志标虚心向技术员请教,买了不少科技书籍,给自己“补脑”“充电”。县里组织专家到田头讲课,还请大户“现身说法”,手把手教果农管护芒果。

  “去年,我至少听了20多堂培训课,确实挺管用。”谭志标说。学到技术,经过精心管理,2016年初,谭志标的芒果树满树开花。但他做了件让人意想不到事:摘掉大多数含苞待放的花蕾,留下嫩芽。几天后,一场阴雨袭来,谭志标家的芒果扛过了灾害。嫩芽渐渐冒出新花蕾,几个月后,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芒果,把枝条都压弯了。

  芒果产出来,能不能卖上好价钱?这几年,百色将芒果作为农民增收产业来抓,每年到全国各大中城市举办芒果推介会。2015年1月,百色芒果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全国打响了品牌。“地理标志那块牌子就在我家果园的山顶上,现在的芒果不愁销路。”谭志标说。

  田阳县作为“中国芒果之乡”,芒果种植面积达38.3万亩,年产量16万吨,产值达9.3亿元,农民种芒果人均收入3141元。

  去年9月,谭志标夫妇俩在卖完芒果后算账:500多株芒果,采收鲜果将近2万斤。加入合作社,每斤芒果收购价高出市场价两三毛钱,全年总收入4.3万元,减去开支,纯收入3万元,比2015年多收2万元!

  “算账那天,老婆特地给我买了好烟好酒!”谭志标乐滋滋地说。“靠种芒果,我家建起了3层楼房,但还没装修。今年打算将房子装饰一新。”

  芒果市场价格稳定,又有技术在手,谭志标对这个产业很有信心。新的一年,他又打起了小算盘:他家的果园就在右江河边,如果能修建引水工程,将山下的右江河水引到山上,保障生产用水,芒果的产量会更高。另外,他打算让儿子去学电商,通过网络卖芒果,动动手指就将家里的芒果卖出去。

  “最希望解决的还是资金问题。今年我打算再扩种500株芒果,如果能以现在的果园来抵押贷款,种植规模能翻一倍,到时候年收入至少能有10万元!”谭志标说。

  点 评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在人。今后“谁来种地”,农业“两块板”“两道箍”束缚如何突破,化解这些难题要靠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扶一把,面向市场想办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正快速成长,全国四成多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社,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体力活”“苦累脏”中解放出来,现代生产要素、先进管理模式、科学理念等引入传统农业,农业现代化越来越近了。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