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陕西洛川:苹果产业铺就致富路

三农 光明日报 2016年11月14日 09:3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产业扶贫】

  今年,洛川苹果又获丰收,预计总产量达88万吨。眼下,在各个乡镇,果农们果园里面忙采摘、线上线下忙销售,丰收的喜悦让果乡的秋天充满香甜。

  “今年一亩果园套了1500袋,有五亩地的早熟园子,红富士刚定价格是3块8,产量比去年高几倍,今年面积好,果子也好,个头也大。”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凤栖镇东罗村果农党玲玲告诉记者,她家种的18亩果园,今年产量很好,早熟的嘎啦苹果已经卖出一万多斤,晚熟红富士也已预订出去,预计收入17万元。

  今年,洛川县围绕“百亿元”产业建设主题,全力抓好“关键技术”落实,有力地促进了苹果增产,果农增收。同时,依托苹果这一优势资源,苹果采摘观光园、劳务打工,网络采购销售、苹果深加工等相关产业成了群众增收的新途径。

  43岁的洛川县交口河镇村民屈万平坐在轮椅上,手里的手机不断发出消息提示音,那是通过微信向他购买苹果的客户。这个身高只有1米1的“玻璃人”,在过往的20多年里,独自支撑着一个苦难的家庭。2013年,有一次屈万平在北京王府井看到街边有卖苹果的摊贩,牌子上写着洛川苹果,但那卖的根本就不是洛川苹果。当时他就想怎么能把正宗的洛川苹果发到北京去呢?起码能挣些钱。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学会了做微商。如今,他的年收入已经从之前的一年三四千元提升到三四万元。

  屈万平的脱贫脱困之路,和洛川当地的苹果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息息相关。

  洛川县委书记彭安季说:“洛川县把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之策,作为群众实现精准脱贫的重要途径。”苹果栽植面积达50多万亩,占全县64万亩耕地的78%。洛川县投入了巨额资金完善苹果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苹果关联产业链,还在2011年兴建了全国唯一的国家级苹果批发市场。“

  洛川县已建立起完备的标准体系,是陕西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苹果产业覆盖全县95%以上农户,但由于管理技能水平低下,亩均收入不到3000元。针对现状,县财政每年列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改造提升贫困户低水平果园。贫困户果园平均亩产量由2014年的2068斤增长到2015年的3857斤,亩均收入增加到7200多元。201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987元,其中95%来源于苹果产业。

  据延安市老区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李红洲介绍,2015年,全市按照精准对象解决“扶持谁”的问题、精准责任解决“谁来扶”的问题、精准施策解决“怎么扶”的问题具体施策,全市8.83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7.84万人的目标任务,吴起、志丹、黄龙三县实现了整体脱贫目标。李红洲表示,延安市将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坚持短平快增收项目与长效稳定产业相结合,对建档立卡的2.15万户5.02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贫困户户户都有扶持资金、增收产业、致富技能,为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奠定坚实基础。

  短评

  让特色优势产业成扶贫有力抓手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而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当地政府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从观念、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强引导和支持,使特色优势产业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洛川县把做大做强苹果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根本之策,政府投入资金完善苹果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苹果关联产业链,同时提高农民的种植、管理水平和经营意识,走出了一条稳固长效的产业扶贫之路,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本报通讯员 李江峰)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