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大学生回乡种猕猴桃 年利润近百万

三农 宜宾日报 2016年09月08日 10:0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多,但是如同南溪区汪家镇老农家猕猴桃种植这样,在大坝村大学生村官赵来带领下,跨区县,甚至做出市外,做到省外的却不多。

  从大学生到大学生村官

  在南溪区汪家镇大坝村,猕猴桃正迎来丰收的季节,赵来用小刀把猕猴桃切开,果实饱满的汁液顿时流了出来,红色的心,黄色的心,带着猕猴桃特有的果香,清新扑鼻。

  这是赵来大学毕业回到大坝村的第5个年头,经营专合社的第4年头。如今,专合社拥有成员83户,种植面积870亩,分布在南溪区汪家镇、林丰乡、大观镇、裴石乡、仙临镇,宜宾县,泸州市龙马潭区,贵州省毕节市等。其中分布在汪家镇大坝村360亩,社员26户。

  赵来本是大坝村人,在大学期间,他一直努力学习理论知识,经常跑到很多产业基地参观,跟着在读研究生的师兄去各地实习。大二的时候,他接触到了红心猕猴桃这个产业,结合自己家乡实际情况,觉得在自己家乡种植红心猕猴桃,也许是一条改变家乡面貌的好路子。于是,大三的时候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2011年,他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返乡后,开始谋划自己的产业发展。回到家乡,赵来有自己的压力。“当时做出回乡创业这个决定并不容易,上完大学后回到还比较落后的大坝村创业无疑受到很多人的质疑,面对这些压力,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必须走下去才能实现自己创业梦想,同时才能带动家乡的人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2012年7月他考上了大坝村的村主任助理,为创业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也是从那一年起,他真正开始了自己的猕猴桃产业发展。

  从20亩果园到年利润超90万元

  农村的发展道路漫长而艰辛,只有先做好自己才能带动更多的人。说做就做,2010年赵来开始试着种植第一批20亩红心猕猴桃。

  没有资金,仅靠贷款和上级资金支持,赵来只能先流转20亩土地进行尝试。直到2014年,合作社经过2年的发展探索,猕猴桃种植效益逐渐显现,规模已扩大到200余亩,实现年利润67万元,人均增收8100元。许多村民纷纷表示要加入合作社。

  创业过程中,赵来一直没忘记自己当初的梦想和现在的责任——带动更多的老乡一起致富。2014年,在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他再次流转了100余亩土地,与部分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共同成立了宜宾市南溪区老农家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准备带着更多的人一起将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

  “从一开始,我想的就是做有机水果。”赵来一直将自己的果园作为一个标准示范基地,定期到种植户家中进行技术指导,又与农户签定保护价格收购合同,农户以土地入股分红的模式参与生产,周边农户看着猕猴桃种植效益好,能够增加收入,自然愿意加入种植猕猴桃的队伍。

  目前,以合作社+支部+农户的发展模式,已有83户村民入社,种植总面积870亩,预计2016年年利润超过96万元。

  从一枝独秀到满园果香

  村民是加入进来了,但是如何种植却是一个难题,原始产业结构,村民普遍收入不高,抗风险能力弱。面对新项目,许多农户仍然担心猕猴桃种植产量不高,销售不畅,经济效益不好,不愿承担风险。

  为应对这些问题,合作社通过成立专业团队,由3人分别负责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宣传培训,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利用QQ、微信论坛、开展采摘体验活动、提前预定等销售模式,营造浓厚的销售氛围,实现了果实的快速销售,更是让村民打破了过去落后的观念,巧妙解决了农户的担心,陆陆续续,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合作社来。

  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专合社成功申请了“亲原”猕猴桃商标,规范了产品包装。同时,合作社正积极探索农超对接平台,希望通过“互联网+”,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实现社员增收。

  2015年合作社已实现经济收入89万元,预计2016年可实现经济收入210余万元。同时,随着合作社不断壮大,也能够帮助更多的村民实现增收致富。专合社也在致力于帮助建卡贫困户脱贫,采取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猕猴桃种苗和种植技术等方式,已捆绑帮扶19户贫困户,发展中药材穿心莲种植50余亩,免费为16户贫困户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解决17个贫困人员就业。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