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茅坪村:“村企联合”共谋“美丽产业”

三农 农民日报 2016年08月26日 09:0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茅坪村村民在自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

  本报记者徐华文/图

  “只要人勤快就有饭吃,种一天茶还能拿到60块钱。现在我们寨子漂亮了,手里有活钱了,可以买糖吃,可以在街上买肉吃了。”72岁的龙汉发老汉兴奋地告诉记者。

  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茅坪村是典型的贫穷、落后、少数民族聚居的“山沟村”,人们称以前的茅坪村是“三多三缺”村,草多、树多、荒山多,缺电、缺地、缺教师。茅坪村共11个村民组16个自然寨417户,主产水稻、玉米、红薯。曾经因为上山采药摔断过胳膊的村民碧莲告诉记者:“过去吃不饱时上山挖野菜和葛根,葛根打碎了才能吃。田少土也少,山上有几小块地,也说不清一共有几分地。现在好一点了,政府给我们吃低保,我们自己种水稻、土豆、红薯、蔬菜,年轻人出去打工后贴补点家用,够吃却没有活钱”。

  茅坪村虽然贫穷,但却是有名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全村共有十六个古苗寨,寨子与寨子之间有九条日夜流淌的溪水和山间小路相连,故称九溪十六寨。在这块原始生态保存完好的土地上,民风民俗保留着原味,自然山水保持着原生,古寨村落保持着原样。青山绿水之间,一幢幢苗家建筑掩映在茂林修竹之间,建筑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美不胜收。寨子素以“树、溪、楼、果、清、绿、凉、静”的自然环境和“苗”的人文环境著称,有“梦里山乡”之美誉。据相关单位初步监测,寨内负氧离子高达12万-16万个之多,号称铜仁绿色之肺和天然氧吧。

  近年来,茅坪村两委依靠“苗族文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大优势,与贵州梵三江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构建合作共赢伙伴关系,以村里的房屋、土地、森林及自然资源入股,着力打造“乡村生态经济产业综合体”,使其成为老百姓得实惠、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民生工程。

  村长龙强告诉记者,“茅坪村生态经济产业综合体”是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公司与农户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为综合体所有者农户参与综合体决策,分享综合体收益,并且拿大头,但凡涉及到出资的事情都由生态经济产业综合体出。农民全程不出资,在家就可以打工挣钱。按农村传统习惯,工资采用日结或月结。年底大家还能享受股东式分红。财务公开,建立透明的随时受到农民监督的统一生产计划、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定价收购、统一标准加工、统一包装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的“五统一分”经营管理体制。

  乡村生态经济产业综合体的项目建设和运营,带动了农户就地就近就业。贵州梵三江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在茅坪村原生态的土地上种植了150万株茶树,总经理林秀光利用公司茶叶出口和跨境电商的优势,使美国人喝上符合生态农业标准的梵净山红茶,同时,通过种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劳动致富,提高收入。

  “原来在家里呆着没钱挣,林总来了好了,二三月份种茶树,一天60块钱,干了一个月,挣了一千多块,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挣钱了。”村民龙德标说,“乡村生态经济产业综合体还在我们村的路边种植了6万株桂花树,有很多适合我们农民干的农活,劳动强度不大,留守的年纪偏大的农民也都是一天60块钱,大家能在家门口挣钱都很高兴。”

  铜仁市发改委机关党工委书记彭永祥告诉记者,这个“乡村生态经济产业综合体”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传统乡村产业,它立足于生态文明,是包含农民、农业、农村等的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立体有机系统,打造生态之乡而不破坏一草一木,土地只合作不出让,不把老百姓赶出村、将历史传承的苗族建筑修旧如旧,在不破坏不改变的前提下,让民风质朴的老百姓做他们最专业的农耕文化与苗家特色文化。在不让农民增加投入的前提下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多劳多得增加收入。

  林秀光说,我们要用文化创意思维将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及农耕文化融为一体,把九溪十六寨打造成以“疗养+旅游”为核心的集山水田园观光、文化体验、生态养生、商务会议、康体运动、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原生态生活体验基地,推出集苗银、苗绣、苗医、蜡染、织布等具有一寨一品、一寨一景、一寨一韵的魅力乡村游。通过引进高端会员并签订保护生态合作协议,在不破坏一草一木的基础上,修建会员休闲、度假、疗养用房。同时也吸引爱心企业及志愿者与九溪十六寨留守儿童结对,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打造公益帮扶社会实践基地。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