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浙江开化:生态富民甩掉了“穷帽子”

三农 农民日报 2016年08月19日 10:5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本报讯(记者朱海洋)“家家几乎有车,路路硬化到户;排污一户一管,绿化随处可见;去年,农民人均收入还破了两万元。”说起近些年的变化,金星村党支部书记郑初一如数家珍,很是自豪。放眼浙江开化全县,像金星这样的村,近年来越来越多。何以甩掉“穷帽子”,成为“绿富美”?靠的就是生态富民的发展道路。

  开化九成是山,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让这里的发展一度举步维艰。1998年,开化在全国率先确立“生态立县”战略,并在2003年,正式把创建生态县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了绿水青山,开化严把“生态大门”,对污染企业一票否决,新世纪后,总共否决了65个污染项目,涉及投资超过百亿元。

  但是发展怎么办?如同许多“落后村”一样,这是金星村必须解答的课题:十年前,金星村里难觅一辆小汽车,全村仅有一条村道硬化,剩下全是泥巴路,露天厕所、垃圾池随处可见,七成多村民长年外出务工,人均纯收入只有几千块钱。

  “总书记的一席话,立马讲中了我们的兴奋点!”谈起当年情景,郑初一依然激动。那是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金星村调研,他嘱咐郑初一:“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就是新农村。”

  金星村抓住林权改革的契机,将近万亩山林确权到户,再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生产名茶,过去几户人家种茶,如今发展到300多户,茶园面积有1000多亩;随着村庄越建越美,青山绿水的后发优势开始凸显,2013年,金星村发力乡村旅游,现在整个村是3A级景区,村民开起10家农家乐,去年还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

  “坚持‘生态立县’不等于不要经济发展,绿色富民还是得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之上。”开化县委书记项瑞良介绍,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实践,一条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以生态休闲旅游产业为支撑,以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为核心的“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的路径逐渐清晰。

  齐溪镇地处浙皖交界,是钱塘江最源头的集镇,镇域面积很大,到处是山,人口却还不足7000人。发展工业不可能,该镇就另辟蹊径,选择以农家乐、民宿经济为主的休闲观光产业。现在,齐溪10个村有7个村,都做成了农家乐示范村,总共有200多位经营户,人气越来越旺,可谓“钱途”无限。

  记者采访发现,近几年,从开化的产业结构看,包括生态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在内的第三产业稳步上升,2014年,其占比首次超过二产,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数据显示,去年,开化完成旅游业投资近21亿元,共接待游客约69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42亿元。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研究员评价认为,开化十多年来的生态富民道路,既是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有益探索,基本实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梦的生动实践,做到“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统城乡”。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