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出外闯荡有名堂 回乡创业响当当

三农 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2016年07月28日 15:1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记青岛隆中园家庭农场当家人王连强

  本报记者 冯克 郭少雅 《今日平度》记者孙科强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北杨家庄村村民杨洪军今年没有坐上飞机。

  三年前,趁着酒后的高兴劲儿,在青岛安洲商贸有限公司做了快十年建筑工人的杨洪军、杨洪高两兄弟给董事长王连强提了个要求:能不能让俺们也尝尝坐飞机是啥滋味?

  那年春节,王连强带着他们,连同在内蒙古做工程的60位农民工一起打“飞的”回老家过年。在青岛机场,大多数都是第一次坐飞机的工友们拍了张合影,大伙儿在凛冽的寒风中兴奋得红着脸,嘴角咧到了耳根子。

  这两年,杨洪军再没坐过飞机,而是守着过去成天担心他在外地“饿不饿,冻不冻”的妻子和孩子。“不出远门,日子过得更踏实了”。

  钱并没有比往年赚得少,工友们也还是老面孔。如今的杨洪军,和一些当年一同从平度农村走向全国各地、跟着王连强做工程的兄弟们,又回到了土地上——在王连强创办的青岛隆中园家庭农场当职业农民。家里常年抛荒的土地流转给了农场,自己成了评绩效拿工资的“农场职工”。“只要跟着王总干,外出闯荡也好,回家创业也好,大家都在一起。”杨洪军说。

  二次创业是为了转型、为了土地,更为了一起奋斗的乡亲兄弟

  “他,在网民点赞投票中,以第一名的高票荣获CCTV2014年度全国‘三农’人物;春节买票难,他自费包机送老乡回家过年;工伤讨薪难,他挺身而出为农民工讨回公道……他花费十几万元,自己包车带队组织家乡60余名农民工家属和留守儿童,到千里之外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工地和家人团聚。他用自己的善举和大爱,温暖着社会,给人们留下深深的感动……”

  这是王连强荣获“2015中国农村新闻人物”时,评委会为他写下的颁奖词。

  10年前,背负着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的重托,当时还是平度大田镇铁匠庄村党支部书记的王连强走出大泽山,在青岛组建了建筑公司,带着十里八乡的乡亲承揽建筑工程。最多的时候,有2000多农民工跟着他,他们用胶东人特有的憨厚诚信,在全国20多个省份打响了平度建筑工程的品牌,乡亲们的日子也跟着红火起来。

  10年后,随着建筑行业整体下行,能接到的项目越来越少,王连强和他的农民工兄弟们面临着转型的压力。2014年下半年,刚忙完一个工程,王连强和跟着自己走南闯北的铁搭档杨洪军坐在一起喝酒,王连强恹恹地提不起兴头。杨洪军心里清楚原因,往年十几个工程同时开工,如今手头没剩几个。杨洪军更清楚,王连强愁的,不是自己的生意,而是没了工程,乡亲们的收入就没了着落。

  杨洪军不知道的,是王连强的另一件挂心事。前不久回乡,王连强发现老家撂荒土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光是北杨家庄,杂草丛生的田地就有几百亩。

  “老杨,你说说,土地是咱农民的命根子。工程上的活少了,年轻人又不愿意回乡种地,这可咋整?”嘴上这么说,可王连强心里清楚,不能怪年轻人不愿意回到土地上。

  村里连年干旱,土地都渴得裂了缝,岗坡薄地种不出好庄稼。就算种出庄稼来,粮食价格也上不去,年轻人咋能靠侍弄几亩薄田养活一家老小。

  杨洪军在一旁听出些门道:“乡亲们都认你仗义,有头脑。要不你再领着大家把地种起来?”

  就这样,2014年10月,北杨家庄村口隆中园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办公室挂牌成立。王连强开始了人生中第二次创业——带着农民工兄弟回乡创办家庭农场。

  从日进斗金的建筑行业,到需要长周期建设耕耘的家庭农场,这个“船头”调得有点儿猛。可王连强却一点儿没犹豫:“不管是公司多年来积累下的财富,还是农村新闻人物的荣誉,都是乡亲们跟着我苦干换来的。我的命运和他们早已绑在一起,外出务工的钱难赚了,那咱就一起回乡,从祖辈留给我们的土地上刨出金子来。”

  “土里有金子?”曾经种了半辈子地依旧苦巴巴的北杨家庄村村民崔明臻第一次对这个带头人产生了怀疑。“王总做建筑工程,从没亏过我们农民工一分钱。跟着他,接一个项目,赚一笔钱,我们底气足。可真要让大家回土里刨食,那我还不如再到外面找工做。”

  王连强却不含糊,他迅速展开调研,拿出一组数据给乡亲们看:咱们平度有17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和登记,保护区域160万亩,在全国的县级市里排第一。“全国‘第一’啊!只要把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盘活,基础设施搞好了,不再望天收,岗坡薄地就能变成丰产田,大泽山里的特色农产品就能成为聚宝盆。这钱赚得多舒坦,不用像以前做工程背井离乡,受制于人了。”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