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一个农民的水稻覆膜直播创新故事

三农 农民日报 2016年07月21日 08:3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金哲南向记者介绍覆膜直播粘籽机的工作机理。

  编者按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栽培方式以移栽为主,旱地育秧、机械插秧存在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等不足。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减少且老龄化不断加剧、水资源日益紧张的情况下,水稻移栽受到了多重挑战。近年来,水稻直播以省工、省秧田、成本低的优点重新获得关注,但其仍存在苗难全、草难除、易倒伏等弊端。有没有办法可以扬长避短呢?来看看辽宁省灯塔市大河南镇新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哲南通过农机农艺融合进行的探索。

  本报记者冯克李纯文/图

  种稻费劲,再过些年没几个人种得了

  近日,记者来到辽宁省灯塔市大河南镇新光村,路旁渠水潺潺,稻田片片。走近一看,绿浪涟漪之下是黑色的地膜和润湿的土地,毫无往年“漠漠稻田藏水白”的景象。“没见过没有水的水稻吧?还长得这么好。”该村新光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哲南笑着说。

  新光村是朝鲜族聚居村,村民大多去韩国打工。“全村总共有330多人,留在村里还有劳动能力的就剩下两个人了。”金哲南说,我在2009年成立了合作社,把全村2200亩稻田都流转了。

  经过这些年的苦心经营,新光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各类农机具60多台(套),翻地、耙地、插秧、植保、收获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合作社每年粮食生产收入将近150万元,再加上对外提供的农机作业服务,总收入约为200万元。

  “我在家搞农业也挺挣钱,一点儿都不比去韩国打工差。”49岁的金哲南本来挺知足的,但是看着日渐老去的社员,他有点担忧:“我们村是没人了,现在社员都是周围村子的,基本上都快六十岁了,可以说是最后一批农民,再过些年他们干不动了可怎么办?”

  虽然,新光农机合作社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了,但是育秧这个环节还是短板,依然要靠人工。每年四月份育秧时,都要额外雇六七十个人,每天工钱要六七千。“花点钱没太大关系,问题在于育秧是个技术活,取土、筛土、扣棚、播土、撒种、覆土、浇水可一点都含糊不得,这些活年轻人不愿干也干不了。”金哲南说。

  让老金头疼的问题不止这些。现在育秧取土越来越难,甚至都得去外地买土。由于育秧是在大棚里,里面温度较高且恒定,秧苗移栽到田里缓苗要好一段时间,要是再遇到低温天气、昼夜温差太大,死苗率会达到20%~30%,合作社规模越大风险越大。“水稻移栽问题也不少,但一直没有什么好办法,就只能先这样,反正收入还说得过去。”他无奈地说。

  初次尝试,水稻覆膜直播优点可不少

  然而,原本还在发愁谁来种地的金哲南怎么也没想到,他会成为最早应用新型水稻覆膜直播技术的农民。

  2015年初,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任文涛听闻韩国有人发明了一种新型水稻粘籽机,可以将稻种粘在薄膜上,然后再用覆膜机铺到地里,就彻底省去了育秧薅苗的工作环节,水稻可以真正实现全程机械化。去年3月份,他便背着稻种到韩国参加农机展,在会场让人给粘了几亩地的稻种。因为海关对于种子出入境检疫有严格要求,所以只能从国内带种子过去,再把粘带有种子的薄膜扛回来。

  当年正好有沈阳农大学生到新光农机合作社工作,任文涛就给了金哲南1.8亩地的试验任务。满心疑虑的他选了一块草荒地,准备随便试一试。一开始没留意,到七月份时他发现这块地秧苗长势远远超过传统移栽稻,而且地里还没有杂草。这下他可就开心了,像发现了大宝贝一样,认真地做好田间管理。

  “收割时,我专门测量了一下,这块地水稻产量为3400斤,单产达到1888斤,提高了10%以上。”金哲南说,我是5月1号铺上的粘籽膜,比机插秧早了半个月。这种直播稻苗是在自然温度长出来的,可以很好适应外界温度变化,不会出现移栽稻缓苗的问题;黑色地膜挡住了阳光,抑制了杂草生长,根本不用打除草剂,也就避免了对秧苗的药害。而移栽稻因缓苗和药害往往会生长停滞将近一个月,所以尽管直播稻前期长得慢,到了七月份就能赶上来。

  “覆膜直播能提高产量,还有个原因是地温高、分蘖多、早成熟。”任文涛告诉金哲南说,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稻种发育和幼苗生长,生长点在土壤表面,分蘖旺盛并呈V型生长,采光通风较好,秧苗生长加速,可以提前8~10天成熟。

  据测算,这种水稻覆膜直播能省去水旋耕、耙地、放水晾田、育苗等用水环节,也大大降低水田面蒸发,节水可达50%以上。如果稻田突然缺水,稻田表面铺膜可以缓解自然蒸发,延长水田保湿期。另外,有病菌的种子经过自然淘汰发芽率非常低,几乎不产生恶苗病。

  八次赴韩,重金购机钻研改进再创新

  这种新型水稻覆膜直播技术的种种优点让金哲南兴奋不已,这可以说是水稻种植技术的一次突破。要是能把这套设备买回来就不怕没人种地,再流转1000亩地也种得过来。

  早在2015年8月,水稻还没收割时,金哲南请在韩国打工的亲戚帮忙联系该技术的研发公司。到了韩国才发现,这家公司已经与盘锦市一个农场签订了合作协议。而由于韩方的漫天要价,没多久他们就谈崩了。

  金哲南算是捡到了一个机会,韩方的条件依然苛刻,他们只有一台样机,新设备得重新生产,要求先支付150万元的购机款。“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嘛!”种了一辈子地的老金颇为担心,不过看了样机作业演示后感觉挺靠谱,决定采用分期打款的方式冒险干一把。先交10万元订金开工,每隔一段时间老金就要去趟韩国,视研发进度陆续打款,在半年时间内去了8趟韩国。

  “尽管这个机器是我看着一点一点做出来的,但回来后在使用中还是有些‘水土不服’。”金哲南说,粘籽机是固定死的,不能满足不同地块作业的要求;韩国的地膜宽只有1.8米,而我国拖拉机轮距是2米,为了对齐,拖拉机铺下一垄的时候就会把膜压坏。

  由于农时紧迫,只能一边生产一边改进。金哲南与当地农机“土专家”在摸清楚工作原理之后,自行制造了完全不同于韩国的覆膜机,可以保证将翻上来的土只盖在薄膜粘籽的位置,既可以防止麻雀偷食稻种又可以避免翻上的土太多造成杂草生长。而且,还将覆膜机轮距由5垄调整为7垄,以适应我国拖拉机的轮距。这样一来,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合作社1000亩地仅用7天就完成了播种,而传统育秧插秧至少要40天。

  前不久,辽宁省省农机站、沈阳农大的专家已经拿出了粘籽机的升级改造方案,年内就能做一台新的出来,可以实现籽粒数、株距、行距都能自行调整。“这些改装费用又花了十几万,再加上买机器、车旅费、运输费和安装调试费,都有200多万元了,我可是把家里的老底儿都掏空了。”金哲南打趣道。

  敢一下子投入这么多,老金心里还是有谱的。虽然覆膜用的可降解地膜价格偏高,但可以省去育秧、插秧、除草等环节费用,再加上节水、节肥、增产,产生的综合效益至少为每亩250元,大面积推广不是问题。而且粘籽机粘水稻种子的工作可全年进行,卖粘籽膜也会有一笔不小的收入。“由于不用除草剂,而粘籽的膜可以降解,胶水也无毒无害,明年想用覆膜直播技术种一部分有机稻,效益会更好的。”金哲南憧憬道。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