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少用化肥60斤 增收稻谷100斤

三农 新华社 2016年07月19日 14:0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少用化肥60斤 增收稻谷100斤

  ——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采访见闻

  7月,正是广东早稻收割的季节。行走在广东省恩平市锦岗村,风里翻滚的金色稻浪和挺立的短齐秸秆交织成一幅收获季节的田园画。

  67岁的恩平市锦岗村村民甄柱新正忙着将自家2.8亩水稻收割。甄柱新从十几岁就开始种田,50多年来年年劳作,但今年收获的心情大不相同。他今年每亩稻田少用了60斤化肥,却多收了100斤稻谷。

  他说,以前种稻谷,每亩要用碳酸氢铵50斤、过磷酸钙50斤、尿素15斤、钾肥30到35斤,四种化肥加起来超过140斤。而这一配方来自于祖祖辈辈的经验,因为“父辈教这么用,就这么用了”。

  从2015年开始,甄柱新种田施用的化肥和农药有了很大的变化。施用的化肥不再“自制”,而是施用专门的配方肥;施用的农药标准也从“毒性大、杀虫好”转而改为“低毒、高效、低残留”。

  这一转变源自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探索。广东省是全国农业面源污染重灾区。根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2013年广东化肥平均施用强度为每亩64公斤,居全国之首,但水稻氮肥利用率不足30%。农药施用强度2012年为每亩3公斤,也居全国首位,但吸收率仅30%-40%。

  从2014年开始,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实施,这也是世界银行在全球范围内第一个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试点项目,项目总投资2.13亿美元(约13.2亿元人民币)。

  广东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胡学应说,项目目标是减少种植业和牲畜养殖业的水体污染排放,通过招标为农民提供专用的配方肥、农药目录以及控肥技术等一系列支持,同时进行补贴。化肥补贴25%,农药补贴35%。

  质优适配的化肥、农药以及恰当的施肥方法,使投入减少,产量增加。“过去农民在插秧后20天内就下完了所有肥料。现在则是分阶段科学施肥。”恩平市农业局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办公室主任谭乾开说,项目实施中引导农民按照“4231”分段施肥:以每亩90斤为平均标准,插秧时基肥用40%,插秧后15天到17天时施肥20%,35到40天时施肥30%,60天时施肥10%。

  “一次性施肥,很多肥都被雨水带走了,分段施肥能更好地提高化肥利用率。目前参与农户的用肥量已从平均每亩110斤降到90斤,效果明显。”谭乾开说。为使新技术得以推广,还对参与项目的农民进行针对性的施肥、防虫、防病害等培训,并采取由上一级监督人员对培训完的农民进行问题抽答等方式,保证培训效果。

  “以前看到水稻上有斑点,知道有虫,但不知道是什么虫。现在看斑点的样子和出现的时间,能知道是什么虫了,也知道用什么药最有效。”说到这里,锦岗村村民甄栋平声音陡然高了,眉角上扬。

  参与项目农民凭借学到的新技术不仅使稻谷增产,还降低种植成本。以化肥为例,甄柱新以前每亩要花130元到150元,现在按照90斤的标准,补贴后每亩只需要110元。

  项目试点已开始辐射带动改变当地其他农民的传统耕作习惯。恩平市城南供销社石栏大发农资供应站是项目指定农资销售店。店主刘雪梅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大约有2吨配方肥是没有补贴的农民购买的,这意味着一些没有进入项目范围的农民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也采用了项目要求的耕作方法。

  从2016年起,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将在广东19个市铺开,计划全省年治理耕地约100万亩。

  “今年上半年参与项目的有30万亩,种植业化肥和农药用量减少都远超出10%。即使以10%测算,如果全省3000万亩耕地都能推开,仅化肥使用量就可以减少19.2万吨。”胡学应说。(完)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