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三农新闻农经视讯

龙头+农户 抱团奔富路

三农 人民日报 2016年05月23日 09:1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走进河北承德县刘杖子乡,一座座蘑菇棚散发着浓浓菌香,采菇、装箱、上车……农民朋友忙得不亦乐乎。“小蘑菇能挣大钱,咱再也不过穷日子了!”陈庄村种植户王化福说。

  刘杖子乡坐落在雾灵山脚下,人均耕地不足0.7亩,农民守着好山好水,却过着穷日子,乡长唐文孚回忆,5年前,半数农民年均收入不到1000元。怎么脱贫,靠啥来钱?重新审视资源,这里森林覆盖率达84.5%,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最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

  2009年,陈家庄村农民陈帅试种蘑菇成功,500亩食用菌基地,年纯收入达1000多万元。这让不少农民眼馋起来,“技术好不好学?”“投资大不大?”……人们纷纷来询问。为帮农民规避资金、技术和市场风险,乡里引进北京中菌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农户”,“六统一”经营,发展食用菌产业。

  一年探索,两年成型,三年成势,如今刘杖子乡蘑菇产业园区达8个,菇棚1800个、年产香菇1.2万吨、产值7000多万元,成为华北最大的越夏香菇产业基地。“这里生态好,没污染,生产的蘑菇在市场上最抢手。”已经是蘑菇产业园区负责人的陈帅介绍,刘杖子乡香菇80%进入北京,占到新发地市场60%的份额。

  “政府有补贴,公司技术服务,订单收购,农民赚钱放心踏实。”金厂村种菇大户王文光说,从2012年的两个菇棚,到现在发展到16个棚,蘑菇18万棒,年收入达到40余万元。

  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小。贫困户通过扶贫资金入股,每年能得到稳定分红。初步计算,每加工一个菌棒,需要人工0.4元,这样生产1200万棒工资性收入就480万元。如今在园区,每三户就能有一个人打工,实现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

  行走在刘杖子乡间,“一河碧水、两岸飘香”,这里的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

实时热点






860010-1133010100
1 1 1